邢台塔林
邢台塔林位于邢台市旧城西南隅三里的申家庄村南,因塔散布如林,故称塔林。塔林又称塔坟,曾和清风楼、达活泉,被称为古邢台的三大代表标志。
塔,最初是为了供奉佛骨而修造的,后来也用来供奉佛像,收藏佛经或安放僧人遗骨。邢台塔坟是作为敛葬佛教僧侣火化后遗骨――舍利子而建立的,所以名曰塔坟。邢台塔坟,是邢台天宁寺和开元寺两所古刹僧人敛葬遗骨的墓地。所以,它开始形成的年代,当和该二寺始建年代一样,系为唐开元年间,距今约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邢台塔坟分为南北两处,中间相隔300米之多。南塔坟为开元寺塔坟,俗称大塔坟。占地三十亩,四旁有耕地一百六十亩,土改前为开元寺庄田;北塔坟占地十亩,四旁有耕地三十亩,土改前为天宁寺庄田。据说,很早以前,两塔坟有大塔、小塔千余座。随着自然风化剥蚀和人为破坏,日渐减少,到五十年代初,南塔坟尚有墓塔九十多座,北塔坟尚有墓塔三十多座,共约有墓塔一百二十多座。直到一九六五年前,南塔坟仍有墓塔七十八座,北塔坟有墓塔十座。这些墓塔形式、风格各异,或高或矮,或砖砌,或石雕;或敦实古朴、华贵端庄,或典雅秀巧、挺拔俊美,或臃肥龙钟似踽踽老翁。更为绝妙的是,其中有“风动塔”,看似岌岌可危,被风一吹,随风倾斜,摇摇欲坠,然其历数百年风雨不坍。“响灵塔”,风一吹来,呜呜作响,其声呜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簧之动,如笙之鸣。“钟鼓塔”,以掌击之,洞然有声,嗡嗡作响。另外还有“诵经塔”,以耳贴塔细听,则嘤嘤嗡嗡,一片声响,据说有时还可以听到断断续续的木鱼声和唪经声……。至于塔坟的其他传说,则更是不一而足了。
塔坟诸塔根据高度和形态划分,基本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型砖塔多为八角形七级,中型砖塔多为六角形五级,小型砖塔多为四角形,或三级或五级,皆为密檐式实心砖塔。在梯形的石头塔基上,为石雕束腰式须弥座,有三或四层的图案纹饰,呈龙、象、鹿等动物与卷草、莲瓣、云彩和如意水纹等图案,结构活泼、技法娴熟。在申家庄村中,今尚存一块石雕塔基,上刻有羊的图案,刀法洗练,充满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还有的墓塔在须弥座上刻有仰式莲花宝座,莲瓣层层重迭,错落有致,如同朵朵盛开的莲花。
据考证,这和邢台开元寺是佛教净土宗的一大道场有关,净土宗宣扬一心念佛,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身座九 品莲台(即莲花台座)。开元寺元代大禅师万安祖师曾著有佛教论著“白莲集”行于世。
在林立的塔群中,曾耸立有一座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高近20米,是为群塔之首,当地人们称之为大塔。此塔塔身的砖与砖之间衔接严密,异常坚固,虽经几百年风吹雨打,仍形体完整,巍然屹立。“十年浩劫”中被四次爆破,才被炸塌。
历史悠久的邢台塔坟,被毁于一九六七年,这片经历了千百年风雨的古塔群变成了一片碎石瓦砾。
邢台塔林是开元寺、天宁寺两寺僧人的墓地。原塔林分南北两处,南塔林为开元寺塔林,占地约三十亩,当地百姓称为大塔坟。北面有天宁寺塔林,占地约十多亩,天宁寺塔林又称为小塔坟。邢台塔林,从塔林遗留下来的唐代遗物分析,邢台塔林始建年代为唐代。是开元寺和天宁寺两所古刹僧人敛葬遗骨的墓地。是为有贡献的僧人的建造的墓塔群。按佛教仪轨制度,只有有名望、修行好的僧人、高僧圆寂后,才设建墓塔,刻石纪志,以昭功德,如万松行秀曹洞宗传人至元十六年百泉禹禅师墓塔,至元十八年圆融大师、通悟大师塔、至元二十五年通理大师都提点隐公塔、万寿天宁玉山长老塔、大德二年弘济大师之塔、安慧大师之塔、喜公庄王之塔等等。也有僧人圆寂后不入塔林的,这个例子仅有二人,一位是开元寺的万安禅师,一位是天宁寺的虚照禅师。两位大德圆寂后分别由元始祖忽必烈敕令在开元寺和天宁寺建造七级密檐塔和虚照禅师塔。
在这里特别要说的一位高僧就是百泉禹禅师,禹禅师(?-公元1279年),邢州开元寺僧人,未见传记。仅从吴立民主编的《禅宗宗派流源》一书所附的中国禅宗宗派法脉传承图上可以知道,禹禅师为万松行秀的传人,是与雪庭福裕、华严至温、乳峰德仁、李之能居士为同门,是曹洞宗正宗传人。
关于塔林的年代,目前可见的大多为元、明清时的墓塔,从一些较早的石塔分析,塔林应在唐代已经形成;在调查时,发现了唐代的塔幢盖,上有飞天人物,形象生动,动静结合,雕刻精细,线条流畅,体态丰满,为大唐中期风格,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这证明了塔林的形成和开元寺、天宁寺两寺的建设年代基本相符。
据记载,邢台塔林原有塔近千座,随着历史的变迁和人为的破坏,到五十年代时,南北塔林共有各种墓塔一百二十多座。有上年纪老人说,直到五六年时,邢台塔林的墓塔还保存着近九十多座。
邢台塔林的墓塔多种多样,1935年著名的建筑学家刘敦桢先生到邢台进行古建筑考察,拍摄了大量的写真照片,并写出《河北古建筑调查记》一文,这篇文章后来收入到《刘敦桢文集》第三集中,1978年由中国建筑出版社出版。
从照片上可以看到,邢台塔林的墓塔多种多样,从材质上分有石塔和砖塔两种;从形状上分,有单层单檐塔、多层密檐塔、及喇嘛塔等。造型有柱体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椎体圆形等,这些墓塔形式、式样繁多,风格各异,造型古朴,挺拔俊美。据回忆说:“更为绝妙的是,其中有“风动塔”,看似岌岌可危,被风一吹,随风倾斜,摇摇欲坠,然其历数百年风雨不坍。“响灵塔”,风一吹来,呜呜作响,其声呜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如簧之动,如笙之鸣。“钟鼓塔”,以掌击之,洞然有声,嗡嗡作响。另外还有“诵经塔”,以耳贴塔细听,则嘤嘤嗡嗡,一片声响,据说有时还可以听到断断续续的木鱼声和唪经声……”。
由于文革时邢台塔林被破坏,无法进行实物分析研究,仅从遗留下的照片看,邢台塔林的大型墓塔以密檐式为主,塔的层次一般为一至七级,以三层、五层、七层为多,其次为石质的墓塔,石塔多为四方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石塔多以一仰式莲花宝座为基,上有石雕束腰式须弥座,塔身就置放在须弥座上,塔身为石柱体,正面有碑文,上刻有大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刻出大师的姓名、籍贯、生前的主要业绩、立碑人以及建塔的时间等;塔身上置石质雕刻的塔檐,有塔檐雕刻有简单的砖斗,塔檐之上覆石做瓦檐顶,石塔塔檐有单层,三层、五层、七层之分,顶上为小型石宝珠,作为塔刹。 大型的砖彻墓塔,以仿木结构为主,下部有基座,上部基座有八角形束腰,有的束腰做双扇扇门,门的上部刻图案,周边安设门框。塔檐子做阑额、普柏枋,枋上施用斗,四转角各一朵斗,在建筑构造上多采取冀南地区民用建筑中的门窗、椽檐、斗拱、砖雕等,力图与周围的环境气氛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