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前言
第一篇科学把握形势,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章发展趋势和环境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二、“十三五”发展面临的形势
第二章 明确五年发展方向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完善发展理念
第三章勾画未来发展蓝图
一、一城
二、五星
三、三轴
四、三区
五、多节点
第二篇 崇尚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第四章构建现代创新体系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二、打造区域核心创新载体
三、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四、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
五、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六、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
七、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第五章构建现代市场体系
一、完善提升商品市场
二、健全完善市场制度
三、培育发展新动力
第六章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一、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四、大力推进金融创新
五、深化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六、深化价格机制改革
七、深化农村改革
八、创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第三篇加快转型发展,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第七章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一、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三、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
四、提升产业发展规模效益
五、加强工业质量品牌建设
第八章建设现代服务业强市
一、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
二、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发展
第九章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一、调整传统基础产业
二、壮大三大主导产业
三、培育特色产业
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五、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
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第十章建设网络经济强市
一、加快建设智慧城市
二、夯实电子商务发展优势
三、推进“互联网+”计划
第十一章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一、大健康产业
二、大数据产业
第四篇注重协调发展,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
第十二章构建现代城乡体系
一、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
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四、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五、创新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
第十三章 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
一、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代交通
二、优化能源供应保障体系
三、构建和谐水利支撑系统
四、加快高效信息网络建设
第十四章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
一、提高全民文明程度
二、着力发展文化事业
三、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第五篇 倡导绿色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
第十五章 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一、深化大气污染攻坚行动
二、大力推进能源清洁化
三、推进节能减排
第十六章加强生态修复与建设
一、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推进绿色邢台攻坚工程
三、加大土壤治理与山体修复力度
第十七章促进资源节约循环利用
一、节水和水资源高效利用
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第十八章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一、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
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六篇 厚植开放发展,抢抓跨越发展新机遇
第十九章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一、打造功能齐全的承载平台
二、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
三、推进生态环境共建共享
四、完善协同基础设施保障
第二十章全力推进邢东新区建设
一、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二、架构科学发展格局
三、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第二十一章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一、构筑开放发展新平台
二、开创利用外资新局面
三、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
四、探索“走出去”路径
五、加强对外合作交流
第七篇 推进共享发展,迈进安居乐业新生活
第二十二章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一、实施好脱贫攻坚八项行动
二、形成脱贫攻坚政策合力
三、健全脱贫攻坚保障机制
第二十三章全面保障改善民生
一、优化收入分配格局
二、实施创业就业扶持工程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四、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五、实施健康邢台工程
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七、维护公共安全
第二十四章加强社会治理
一、推进法治邢台建设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八篇完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纲要顺利实施
第二十五章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
一、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和协调衔接
二、加强政策统筹协调
三、健全规划实施与评估调整机制
四、奋发作为推动规划实施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的关键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也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邢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对建设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美、政治更加清明、人民更加幸福的邢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本规划纲要依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共邢台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规划期为2016-2020年。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中共邢台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各项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抓协同、治污染、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加强政策引导,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力促经济稳中回升、稳中向好。到“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212.1亿元增至1764.7亿元,年均增长8.1%;全部财政收入完成176.5亿元,年均增长5.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2.7亿元,年均增长12.5%。累计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072项,完成投资2130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1.6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34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1.98倍,年均增长17.4%。
——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坚持创新驱动,坚定不移调结构,深入实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年行动计划,滚动实施百项技改项目和“三个三十”重点工程,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长征、红星等“两汽一拖”走上重新振兴之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10年的11.8%提高到17%;装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2013年超过钢铁成为第一主导产业,2015年增加值达到142.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4.7%,超过钢铁、焦化、水泥、玻璃等行业的总和。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9.4%,五年提高了10.7个百分点。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粮食产量连年增长,总产量达到451.1万吨,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7.0%。
——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端。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制定出台了《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确定邢东新区为我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战略平台,在产业、交通、生态环保以及科技、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加强与京津对接合作,与京津开展合作项目达到156项,总投资1803.6亿元。威县与顺义、沙河与房山、市开发区与通州合作共建园区,市政府与北控集团、金隅集团、石药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教育系统有138个学校单位与京津石等地区的222家学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对接关系。以市人民医院为代表的24家医院和京津地区多家医院开展了对接合作。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积极对接,建立了河北博路天宝、河北旺族集团等院士工作站14家,与27名院士以及所率领的创新团队展开合作。
——城乡统筹发展成效明显。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73%,比“十一五”末提高6.8个百分点。中心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大力推动“一城五星”深度融合,建成了连接“五星”的绿色长廊和快速路,出租、公交实现同城化管理,形成了十分钟交通圈。七里河片区建设成效明显,龙岗片区启动开发,邢东新区获省政府批准;城市功能和品位明显提升,市图书馆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市博物馆开工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镇扩容升级步伐加快。7个县(市)建成数字城管平台,新增省级园林县城13个、卫生城6个,威县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邢家湾、莲子镇、西郭城、河古庙被列为全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一批公园、游园、特色街区、风貌建筑等工程建成投用,要素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省级美丽乡村19个,改造提升省级重点村478个,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公路、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英谈、王硇、栾卸、樊下曹等特色村庄分别被评为“中国文化历史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全国美丽乡村”和“魅力休闲乡村”。
——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步伐。坚持问题导向,深处着力促改革,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大力实施简政放权,清理减少市本级各类职权2557项,下放行政职权342项;市县两级全面建立权力清单及责任清单制度,编制公开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完成“非行政许可审批”清理工作,取消了审批“灰色地带”;全面推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类市场主体达到33.2万户;激活放开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7.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9%。威县作为全省唯一的综合改革试点县,成立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等成熟做法在全省推广。大力加强园区建设,新增省级经济开发区20家、省级物流聚集区3家,实现了省级以上园区县县全覆盖;财税、金融改革加快推进,投资、价格等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深入实施百名高端人才引进、百家知名民企引进、百家科研院所引进“三个一百”行动计划,“走出去”实现突破,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实现外贸出口63.3亿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力实施东出西联战略,石武高铁、邯(邢)黄铁路建成通车,邢和铁路开工建设,邢和公司落户我市。邢台机场预可研获国家批复,项目前期加快推进。大广、邢汾、邢衡、京港澳高速(改扩建)建成通车,环城高速正式投用,太行山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67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客、货运输量大幅增加,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油(水泥)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及配套工程建成通水,西线引黄工程竣工。邢台(南和)热电联产项目开工建设。能源支撑能力稳步提升,城市电网、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加快,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标本兼治,持续加力治污染,坚定不移压产能,落实省“6643”工程,通过消化、转移、整合、淘汰“四个一批”,累计压减炼铁232.5万吨、炼钢152万吨、水泥703.3万吨、玻璃6417.5万重量箱。深入开展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化工等五大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大力“减煤、治企、控车、降尘、增绿”,组织实施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实心粘土砖瓦窑治理、“拔烟囱”三大专项行动,大气污染防治“三年有好转、五年大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全面修复生态环境。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地下水压采能力达到1.18亿立方米。大力实施造林绿化,新增造林合格面积78.7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7%。节能减排力度持续加大,主要节能减排目标超额完成,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做出了贡献。
——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十二五”期间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累计达1104亿元,占总支出的78.6%,比“十一五”高出697亿元。新增城镇就业31.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各类社保、工资、津补贴水平不断提升。新建、改扩建公办养老机构24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分别达到94所、3267所,市儿童福利院主体完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10年的14744元、4965元提高到2015年的21895元、9152元,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1年上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10.7万套,农村危房改造完成49481户。60.07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2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城市集中供暖能力和质量稳步提升。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600余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教育事业长足发展,新增幼儿园691所,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856所,新增标准化中小学38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5所、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10所,建成覆盖主城区的教育城域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6家市级医院实施新建迁建工程,组建市儿童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村镇医疗卫生机构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升到490元,参合率达到99.7%。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完成了大运河(邢台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邢窑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增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项,创建2个单项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法治邢台建设有新成效,强力推进“平安邢台”建设,不断创新食药品监管措施,大力开展食药品专项整治,食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我市综合实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五年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给我们以深刻启示:必须坚决落实中央政策要求,不折不扣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必须转变发展理念,主动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在好的基础上追求较高速度的增长;必须抓住用好机遇,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切实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补齐邢台发展短板;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激发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改革破解难题,靠开放增创优势,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以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妥善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防风险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改善民生,扎实办好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增强获得感;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坚定不移反腐败,驰而不息纠“四风”,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指标 |
2010年实际 |
“十二五”规划目标 |
实现情况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2015年 |
年均增长 |
生产总值(亿元) |
1212.1 |
2040 |
11%以上 |
1764.7 |
8.1% |
人均生产总值(元) |
17189 |
27000 |
10% |
24256 |
7.1% |
全部财政收入(亿元) |
132.9 |
- |
13%以上 |
176.5 |
5.8% |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
57.1 |
- |
14%以上 |
102.7 |
12.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454.7 |
995 |
17% |
871.8 |
13.6%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1020.4 |
(8860) |
19% |
(7347) |
17.4% |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 |
2.56 |
(20) |
15% |
(19.3) |
- |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
9.6 |
(86) |
20% |
(63.3) |
6.5%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 |
11.8 |
- |
(6个百分点) |
17 |
(5.2个百分点) |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 |
0.61 |
1以上 |
(0.39个百分点) |
0.78 |
(0.17个百分点) |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0.25 |
0.5 |
15% |
0.586 |
18.6% |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28.7 |
32以上 |
(3.3个百分点) |
39.4 |
(10.7个百分点) |
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 |
29.2 |
|
(7.1个百分点) |
32 |
(2.8个百分点) |
城镇化率(%) |
40.93 |
|
(9个百分点) |
47.73 |
(6.8个百分点)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2 |
≥4 |
(≥2个百分点) |
5 |
(3个百分点) |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 |
- |
(19) |
- |
(25.8) |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19) |
|
(31) |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万吨) |
COD排放量 |
11.78 |
10.44 |
(-11.3) |
10.17 |
(-13.7) |
SO2排放量 |
11.96 |
10.43 |
(-12.8) |
10.05 |
(-17.4) |
氨氮 |
0.98 |
0.84 |
(-14.5) |
0.84 |
(-14.3) |
氮氧化物 |
13.71 |
11.44 |
(-16.5) |
10.56 |
(-26.1) |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 |
32.2 |
22 |
(-27) |
18.5 |
(-40.5) |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
0.606 |
0.626 |
(0.02) |
0.645 |
(0.039) |
专栏1 “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续) |
林木覆盖率(%) |
25.75 |
29以上 |
(3.25个百分点) |
26.7 |
(0.95个百分点) |
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 |
795 |
820 |
1.10% |
820 |
1.10% |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 |
69.69 |
65 |
|
65.59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4744 |
22686 |
9% |
21895 |
11% |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
4965 |
7466 |
8.5% |
9152 |
13.1%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5.15 |
(20) |
平均每年4 |
(31.8) |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8 |
≤4.6 |
3.6 |
|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
98.8 |
98.9 |
(0.1个百分点) |
98.9 |
(0.1个百分点) |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1 |
93 |
(2个百分点) |
94 |
(3个百分点) |
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93.5 |
96 |
(2.5个百分点) |
98.85 |
(5.35个百分点) |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参保人数(万人) |
50.25 |
70.5 |
|
70.6 |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
_ |
覆盖所有县(市、区) |
已覆盖 |
|
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万套) |
1.02 |
(11.56) |
|
(10.76) |
|
城市低保标准(元/月) |
277 |
|
(20以上) |
428 |
(54.5) |
农村低保标准(元/年) |
1423 |
|
(20以上) |
2808 |
(97.3)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8.9 |
≤8.03 |
7.19 |
|
备注:带()的为五年累计数
“十三五”时期,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加快流动和重组,孕育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蕴含着新的发展空间和突破。同时,国际和区域经贸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发达国家加快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步伐,新兴经济体开始依靠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吸纳低端制造业,低成本竞争和先进技术竞争将日趋激烈。
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内涵和条件发生深刻变化。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虽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经济稳定发展的局面没有变,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从我市看,“十三五”时期是我市重大战略机遇叠加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经济区和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为我市站在更高更广的平台上,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层次,提供了最难得、最宝贵、最现实的历史机遇。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决策部署,为我市弥补发展短板、促进经济转型、提质增效升级等提供了强大引擎。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我市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优势产能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央和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市治理大气污染、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提供了难得机遇。省委、省政府明确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精准”的总要求、“十三五”规划“三个高于”的总目标,全省上下深入开展以“八破八立”为主要内容的“解决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为全省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区位优势明显提升,产业基础更加雄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推动经济适应新常态、实现中高速增长、转向中高端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市上下盼发展、求发展、干发展愿望强烈,筑平台、抓项目、做产业氛围日趋浓厚,积聚起了极大的发展新动能。
与此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未来五年征程中,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矛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市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省的五分之三、全国的二分之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都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快发展、补短板的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不快,支撑产业以传统产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为主,且多处于产业链低端,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减弱,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尚未形成有效支撑,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非常迫切。三是长期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正在集中显现,大气、水污染问题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任务艰巨。四是改革开放相对滞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总体水平不高,城市经济仍是明显短板,县域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五是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任务艰巨,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供求矛盾仍在加剧,社会事业欠账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统筹发展压力较大,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解决得还不够好,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难度较大。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的问题,法治政府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惯性思维、路径依赖、传统办法的束缚严重。我们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改革创新的办法、务实管用的举措,有效加以解决。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是邢台谋求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期,是补齐短板的攻坚突破期,是各种比较优势的集中释放期,是一个必须大有作为而且能够大有作为的重要时期。机遇承载使命,挑战考验担当。只要我们凝心聚力,抢抓机遇,积极作为,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开创经济强市、美丽邢台建设的崭新局面,就一定能够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守发展、生态和民生三条底线,突出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创新突破、跨越赶超的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邢台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协同发展为主线。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贯穿到各个领域各项工作,围绕功能定位,立足自身优势,主动融入京津、服务京津、借力京津,有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立健全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在与京津共赢发展中增强实力、缩小差距。
——坚持以转型升级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
——坚持以又好又快为方向。科学把握转方式、守底线、补短板、防风险的平衡点,找准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惠民生的结合点,打好发展翻身仗,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更可持续的发展新路。
——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红利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引进来”,积极“走出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着力构建开放包容型经济新格局。
——坚持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切实加强民生领域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法治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法治邢台建设,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把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坚持以党的领导为保证。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激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转型”的新局面。
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迈入中高端,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质量效益提升幅度高于周边基础相近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程度大大高于以往;实现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实力明显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明显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经济实力强起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显著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主导作用显著增强,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新增长点形成规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与京津及省内先进市发展差距缩小,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到2020年达到2500亿元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5%,到2020年达到150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
——人民生活富起来。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中心城市和县城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具备条件的农村基本建成美丽乡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居住环境明显提升。力争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
——体制机制活起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红利充分释放,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竞争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基本构筑起开放包容型经济体系。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显著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自然生态美起来。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实现重大突破,空气质量明显好转,水环境持续向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单位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降低,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50%以上,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最后10名,森林覆盖率达到30%,天蓝、地绿、水清、村美的美丽邢台基本展现。
——政治生态好起来。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风清气正、干事创业、团结和谐的氛围更加浓厚。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治素质明显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经过全市人民奋发努力,逐步把我市建成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冀中南物流枢纽城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试验区,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到2020年,城市综合实力排名在全省位次前移;县域经济实现增比进位突破,力争所有县(市)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中位次前移,建成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美、政治更加清明、人民更加幸福的新邢台。
指标 |
2015年 |
2020年 |
年均增长[累计] |
指标属性 |
经济发展(6项) |
(1)全市生产总值(GDP)(亿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 |
1764.7 |
2533 |
7.5%左右 |
预期性 |
576.7 |
790 |
6.5%左右 |
(2)人均生产总值(元) |
24256 |
33233 |
6.5%左右 |
预期性 |
(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102.7 |
150以上 |
8.5% |
预期性 |
(4)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4.1 |
6 |
7.9% |
预期性 |
(5)城镇化率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47.73 |
60左右 |
[12.27] |
预期性 |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
34左右 |
45左右 |
[11] |
(6)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
39.4 |
45 |
[5.6] |
预期性 |
创新驱动(4项) |
专栏2“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续) |
(7)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 |
0.78 |
2以上 |
[1.22] |
预期性 |
(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
0.586 |
1.5以上 |
[0.914] |
预期性 |
(9)科技进步贡献率(%) |
46 |
55以上 |
[9] |
预期性 |
(10)互联网普及率 |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
40.3 |
70 |
[29.7] |
预期性 |
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 |
64 |
85 |
[21] |
民生福祉(8项) |
(1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其中:城镇居民(元)
农村居民(元) |
14785 |
23275 |
9.5%左右 |
预期性 |
21895 |
34468 |
9152 |
14407 |
(1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
10.2 |
10.8 |
[0.6] |
约束性 |
(13)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
- |
|
[31] |
预期性 |
(14)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
- |
|
[32.85] |
约束性 |
(15)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70.6 |
76 |
1.5% |
约束性 |
(1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
388.58 |
390.62 |
0.1% |
预期性 |
(17)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万套) |
- |
|
[10.9] |
约束性 |
(18)人均预期寿命(岁) |
76.5 |
77.5 |
[1] |
预期性 |
资源环境(11项) |
(19)耕地保有量(万亩) |
983.8 |
967.4 |
|
约束性 |
(20)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
- |
- |
[22] |
约束性 |
(21)万元GDP用水量(立方米) |
114 |
81.6 |
[-28.4%] |
约束性 |
(22)地下水压采能力(亿立方米) |
1.18 |
5.6 |
[4.42] |
约束性 |
(23)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
- |
- |
达到省要求 |
约束性 |
(2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5 |
10 |
[5] |
约束性 |
(2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
达到省要求 |
约束性 |
(26)森林发展 |
森林覆盖率(%) |
26.7 |
30 |
[3.3] |
约束性 |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
820 |
900 |
1.9% |
(27)空气质量 |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38.4 |
57.4 |
[19] |
约束性 |
细微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
- |
- |
达到省要求 |
(28)地表水质量 |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
- |
达到省要求 |
约束性 |
劣Ⅴ类水体比例(%) |
|
(2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
化学需氧量 |
- |
- |
达到省要求 |
约束性 |
氨氮 |
- |
- |
二氧化硫 |
- |
- |
氮氧化物 |
- |
- |
注:①GDP、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按可比价计算;绝对数按2015年不变价计算;②[]内为5年累计数。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转型、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把新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以发展理念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质量效益提升,把全市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系统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转型是邢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攻方向,必须转变传统发展理念,打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强化质量效益导向,全面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开放是邢台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内外需并重、进出口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围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以“多规合一”为抓手,更加注重空间布局优化和合理配置,按照“核心辐射、组团发展、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思路,以“一城、五星、三轴、三区、多节点”为框架,精准确定功能定位,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各城镇为支点,以战略平台为支撑,以交通干线、生态廊道为纽带的网络型空间格局,勾画我市未来五年发展蓝图。
中心城区是城市发展的主中心,包括桥西区、桥东区、市开发区、七里河新区及邢东新区等城市中心区,主要承担行政、商贸、文化、现代服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功能。加大“退二进三”力度,逐步把不适于城市建成区发展的钢铁、化工、电力、医药等企业迁出城区,重点布局商贸、物流、金融、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城市服务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支撑;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围绕“打造区域中心、创新基地、山水绿城、文化名都”的目标,按照“东西拓展、重点向东;南北提升、两翼齐飞;中心带动、组团发展”的发展路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快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构建居住功能齐备、配套设施完善、城市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中心城区。
“五星”包括沙河组团、任县组团、南和组团、内丘组团和邢台县组团。
按组团式思路培育卫星城,实施“一城五星”城乡总体规划,全面推进“五星”县(市)在交通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区域职能分工、居住区建设等方面与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同城化管理,建成“一城”与“五星”间功能分工明确、快速交通相连、生态绿带相间的区域性较大中心城市。引导“五星”与中心城区之间协同、互动发展,推进“五星”逐步分担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现代商务、科教休闲、公共文化等城市功能,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腹地和空间支撑。
沙河市,建设高端玻璃产业基地,以新型材料、装备制造、空港物流为主的城市组团。任县,建设中心城市商务副中心,以现代商贸服务、先进制造为主的城市组团。南和县,建设邢台市工业基地、大宗物流中心,以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城市组团。内丘县,建设中医药产业基地,以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为主的城市组团。邢台县组团,建设汽车生产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以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循环经济、生态旅游、综合物流为主的城市组团。
依托青银高速、京港澳高速、邢临高速、邯(邢)黄铁路、京广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以轴率点,以点带面,建成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形成支撑城市发展的骨架。
(一)青银发展轴
青银发展轴,主要是沿青银高速推动宁晋县、新河县、南宫市和清河县等沿线县(市)加快发展,打造盐化工、生物技术、羊绒精深加工、智能家电等特色产业发展带,加快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
(二)京广-京港澳发展轴
京广-京港澳发展轴,主要是沿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推动沿线宁晋县、柏乡县、临城县、隆尧县、内丘县、邢台县、任县、南和县、沙河市等沿线县(市)加快发展,重点发展商贸、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服务业和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快建成协同对接京津的产业带和主要城镇集聚轴。
(三)邯(邢)黄-邢临发展轴
邯(邢)黄-邢临发展轴,主要是沿邯(邢)黄铁路和邢临高速推动沿线南和县、任县、巨鹿县、平乡县、广宗县、威县、临西县等沿线县(市)加快发展,重点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建成向山东、山西延伸辐射的以绿色、先进为特点的产业带和主要城镇集聚轴。
结合我市自然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特点,着眼区域长远发展和合理布局,建设京广沿线转型发展示范区、黑龙港流域特色经济发展区、太行山生态经济示范区三个功能区。
(一)京广沿线转型发展示范区
邢台县、沙河、内丘、临城、南和、任县、隆尧、柏乡等县(市),充分利用太行山前、京广铁路沿线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交通便捷的优势,紧紧围绕推进转型发展,大力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压产能与调结构并举,改造传统与发展新兴并举,一方面按照集聚、集约、生态、循环发展的思路,推进钢铁、煤化工、水泥、玻璃、电力等重化工业实现内涵式发展;一方面依托雄厚的重化工业基础和原始资本积累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突出抓好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建设和循环化改造,逐步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打造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京广沿线新型产业带和转型发展示范区。
(二)黑龙港流域特色经济发展区
宁晋、清河、南宫、临西、威县、新河、平乡、巨鹿、广宗、大曹庄等县(市、区),作为我市农业主要产区,立足本地特色产业和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依托邯(邢)黄铁路通车带来的机遇,着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重点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加快盐矿开发及盐化工产业发展,大力推进电线电缆、纺织服装、特色中药材、自行车及零部件、汽摩配件、轴承、羊绒等县域特色产业扩总量、上水平,形成错位发展、产业聚集、相互关联、功能互补的特色经济发展区,形成县(市、区)间对标赶超、竞相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三)太行山生态经济示范区
沙河、邢台县、内丘、临城西部山区,坚持保护与建设同步、生态与产业双赢,打好林果产业和休闲旅游业两张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实施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工程,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步伐,兼顾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加快水土流失治理与采矿废弃地的整治与恢复。杜绝资源消耗强度高、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项目,关停现有污染企业。坚持保护优先、科技治山,在“荒山”变“绿山”的基础上,实现“绿山”变“金山”,整合西部山区资源,以经济沟为基本单元,成片开发,规模治理,在全省率先建成一批高水平的生态经济示范区。
充分发挥宁晋县、威县、清河县区域经济发展核心带动效应,打造辐射南、北部地区发展的城市副中心,继续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有序推进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更好地分担邢台市行政、交通、产业、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推动南宫市、巨鹿县、隆尧县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加快发展,提高其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统筹城乡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推进临城县、柏乡县、平乡县、新河县、广宗县、临西县等县城和一批特色城镇建成各具特色的节点城市。
宁晋县,建设邢台市次中心城市和省会周边产城融合示范区,重点发展以光伏为特色的新能源装备、盐化工及深加工。威县,建设邢台市次中心城市和黑龙港流域绿色崛起引导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产业。清河县,建设邢台市次中心城市和冀鲁交界地带重要节点城市,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羊绒精深加工。临城县,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区和特色山水名城,重点发展以石油探采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隆尧县,打造中国现代食品工业基地,重点发展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以中高压阀门为特色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柏乡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通用航空产业。巨鹿县,重点发展以动力电池为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以金银花和枸杞种植加工为特色的新医药产业。平乡县,打造世界童车之都,重点发展中高端自行车及电动自行车、童车及儿童玩具。新河县,重点发展以桩工机械为特色的建筑工程机械、以生物胶和医药为主的生物技术产业。广宗县,重点发展现代农机装备、现代农业。南宫市,打造中国羊剪绒之都,重点发展智能家电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临西县,打造中国轴承制造名城,重点发展以高端精密轴承为特色的先进装备制造业、食品医药产业。
一城、五星、三轴、三区、多节点布局图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京津冀协同创新为引领,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释放市场化改革红利,创造新需求新供给,全面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挥科技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做强创新主体,夯实创新载体,完善创新体制,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引导各种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打造一批行业旗舰式创新型领军企业。深入贯彻落实好国家、省支持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和推广以及我市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工程,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面向全国布局创新链、延揽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围绕我市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大重大工艺改进、重大新产品开发。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和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实现强强联合,聚合创新资源,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生力军作用,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和中小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提升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服务功能,实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和新三板上市四大工程,强化差异化服务,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
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00家以上,形成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苗圃工程。以提高种子期项目创意转化率、初创期企业成活率为目标,抓好载体和资金两个重点。发展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工场、众创空间,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场地。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催生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为企业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开展创新创业培训服务,提高生存和发展能力,推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快速扩张。
雏鹰工程。以促进成长期企业新产品扩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目标,强化金融支持、项目带动、政府采购等工作。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引导金融、保险、担保等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加强项目带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带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
科技小巨人工程。以打造行业领军企业为目标,在财政投入、项目用地、金融支持等方面实施政策聚焦,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开发一批拳头产品,壮大自主品牌,培养新型企业家,促进小巨人企业做大做强。
新三板上市工程。加强上市辅导培训,组建改制上市服务团队,推动上市后备企业管理规范化。设立上市专项资金,对企业改制、挂牌过程中部分相关费用进行补贴和奖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
以创建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为引领,引导各类园区向创新型园区转型,打造引领邢台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地。建设具备科技企业孵化、科技咨询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功能的政府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一批中试、检验检测等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新型孵化机构。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扶持各类研发机构发展。加强军民融合创新,探索军民共建共享创新基地,推动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渗透兼容,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到2020年,建成两家以上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产业技术研究院,各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达到300家以上,新增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
产业研究院建设工程。以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依托高校院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中试为手段,提高产业技术的成熟度、集成度和创新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对已经建成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进一步拓宽与京津大院大所的合作渠道,实现提档升级。重点支持宁晋电线线缆、清河羊绒、清河汽摩配件、临西轴承、平乡自行车、沙河玻璃、开发区光热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提档升级。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在区域特色产业明显的县(市、区),积极完善建设条件,尽快建成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支持任县机械、临城泵业、巨鹿新能源材料、南宫纺织、邢台县现代农业、任县金亚天特色农业、市开发区救援装备等研究院建设。
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工程。在重点产业及其细分行业,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着力解决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支持煤化工、轧辊、线材等现有1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打造优秀科研团队,深化产学研合作,努力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支持中药制剂、储能材料等3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加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能力,晋级省级中心行列。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工程。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和试验条件、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的企业申报企业技术中心,争创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引导现有的中钢邢机、冀中能源、晶龙实业等3家国家级和4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和技术中心建设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资金、人才的投入力度,形成主导产品关键技术的自主开发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核心技术。
大力培养和聚集创新创业人才。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完善重点人才项目支撑,围绕我市发展的战略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和模式。推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工程,把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中之重,继续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培养工作。加快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以提高职业素质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整合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实施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的制度,引导和鼓励人力资源服务向农村延伸。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促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扩大、素质提高、结构优化。发挥企业引智引才主体作用,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购房补贴、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允许在交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管理人才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培育扶持一批农村劳动力骨干培训基地,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制度,打造劳务品牌。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预测和调整机制,推行紧缺人才动态目录制度,完善人才分类评价制度,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完善创新人才薪酬、岗位管理制度和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健全创新人才信息发布制度,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方面之间人才合理流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支持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建立一批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辐射作用,培育一批高层次的研发平台,吸纳高端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到“十三五”末,全市院士工作站达到2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17家以上。
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围绕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加快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以企业为主体,重点面向京津,引进支持一批创新目标明确、创新路径清晰、创业成效显著的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
创新英才引进。围绕提升我市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大专院校引进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支持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创新创业活动,支持高层次人才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基础性研究。
聚焦全市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抓住经济竞争力提升的核心关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整合创新资源,加大创新投入,多点起步、重点推进、全面铺开,探索“科技创新-产品(服务)-新企业、新业态-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模式,着力在高新技术孵化和产业化、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等重点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围绕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新能源汽车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开发技术、生物技术等核心关键技术,实施产业、技术、产品、管理、组织结构、业态模式六大创新行动。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围绕农业现代化,加强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技术集成、示范,建设一批精品农业科技示范园,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广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创新服务业态。围绕县域经济提升,支持特色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协同研发,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创新。围绕破解资源环境矛盾,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增效研究,提高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技术水平,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尾矿伴生矿综合利用水平。围绕城镇化、人口健康、公共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探索和利用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促进民生改善。
高新技术培育工程。组织实施5个科技专项:(1)新能源专项。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研发、光热发电及光热综合利用技术、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储能与热能转换关键技术。(2)新能源汽车专项。纯电动和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大功率动力电池关键技术研究、电控系统及驱动电机关键技术研究。(3)新材料技术专项。新型金属合金材料制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与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开发与制备、精细化工材料新产品开发。(4)生物医药专项。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中药创新药物新品种开发、生物质利用技术、生物农用技术。(5)节能环保专项。高效节能技术研究与示范、先进环保技术研究与示范、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研究。
传统产业提升工程。组织实施4个科技专项:(1)先进装备制造专项。汽车及零部件新产品开发、高端冶金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工业智能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大型专用装备及成套设备研发。(2)钢铁产业技术升级专项。高端钢铁产品研发、高效钢铁生产工艺和技术、钢铁产品清洁生产技术。(3)煤化工技术专项。焦化新技术研究、煤基新材料研发、高端化工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4)新型建材专项。玻璃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功能、艺术玻璃新产品开发、特种和新型建材新产品开发。
现代农业优化工程。组织实施3个科技专项:(1)农业产业创新专项。种植业产业创新、养殖业创业创新、农副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2)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示范专项。农业节水和环保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化肥农药减施技术。(3)山区生态技术体系研发与示范专项。山区采矿生态重建技术集成与示范、山地生态景观优化模式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与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综合开发研究。
社会领域保障工程。组织实施2个科技专项:(1)疾病防治专项。医学创新研究成果的临床应用与示范、常见病临床诊治技术研究、疾病早期干预技术研究。(2)公共安全技术专项。食品安全技术、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立足京津冀三地创新功能定位,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吸引京津创新资源,积极推动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转化基金、创新联盟共建共享,为建设创新邢台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协同创新支撑。按照京津研发+邢台制造产业协作模式,加强与京津知名产业园区、企业总部、科研院所校的合作,采取一区多园、总部-孵化基地、整体托管、创新链合作等模式,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以沙河玻璃研究院和邢台晶龙为依托,加强玻璃产业和单晶硅产业创新联盟建设。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培育技术创新主体,积极引进京津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按照“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原则,推动建成与京津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市场。
用好京津创新资源。探索京津冀人才共培共用机制,引进用好京津人才智力,靠事业、待遇、感情引智引才,加强区域人才制度衔接,搭建人才信息共享平台,健全跨区域人才流动机制。围绕提升产业创新水平,以企业为主体,重点面向京津,引进支持一批创新目标明确、创新路径清晰、创业成效显著的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
以企业为主体、科技转化为核心、优化评价为保障,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宽松和优越的环境。
建立企业主导创新机制。要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科研组织的主体、成果应用的主体,实现绝大部分的研发投入出自企业、研发机构建在企业、发明专利源自企业、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建立“市场出题、政府立题、企业担题、协同破题”的工作机制和组织模式。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人员创新收益分配制度改革,在产权确权、价值评估、作价入股、企业创办、人员激励等方面,完善配套措施和办法。积极开展专利权、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试点,强化股权激励。
完善创新评价机制。强化以市场引导创新的意识,加快建立“以产业化为导向、以绩效论英雄”的科技成果奖励和人才评价机制,让创新思维跟着市场走,创新主体追着市场跑,创新成果围着市场转,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坚持改革推动、需求导向、政策协同、开放共享,优化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等配置,激发群众智慧和创造力,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动力。
壮大创新创业平台。支持创客空间、创新工场、车库咖啡等创业孵化新模式发展,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加快人才创新创业园建设,为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重点支持有条件的工业园区(聚集区)利用闲置厂房等建设创客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进一步完善孵化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增强集聚能力,促进孵化平台的建设与升级,使之成为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项目源和增长点。积极发展创新驱动型园区,支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善研发、检验检测、标准化、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建成省级孵化器10家,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团队,完成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项目200个,在孵企业达到400家,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育科技服务机构,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积极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嘉年华、创业训练营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知识产权战略为统领,以推行国家相关管理标准为牵引,逐步建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服务、保护体系。实施知识产权“三优”工程,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优秀专利品牌产品、优秀知识产权人才,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健全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积极营造政策环境,发挥市场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决定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从中成长出能够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到2020年,全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1.5件以上。
坚持市场化、信息化、法治化导向,提升各类市场发展水平,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加强国际国内市场联接,以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为核心,推动大市场、大流通建设,促进市场结构优化、功能完善、业态创新,加快商品市场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推动重点优势商品市场拓展综合服务功能,推进成熟商圈提档升级,培育壮大新兴商圈,发展地标性商业中心,加强城乡社区商贸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综合服务功能,整合市场资源,推动生产资料市场与产业集聚区、物流集聚区融合互动。强化农产品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产品交易和展示渠道,优化农产品零售市场布局,推动各类便民市场和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
金太阳商贸城,冀南汽车城,顺德南路商务综合体,居然之家国际家居博览中心,香榭丽舍城市综合体,豫让桥市场改造,义乌白塔市场改造,南和邢州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国供销南和商贸城,南和邢襄汽车园,南宫市金南宫国际商贸广场,任县蓝池汽车园,邢台县会宁城乡综合批发配送市场,邢台县会宁农产品交易市场,沙河东方旭恒建材家居市场,内丘金太阳家居建材市场,邢台金融商业中心,邢台殷商国际商贸中心,邢台果品市场搬迁,河北新合作再生资源回收市场项目。
加快推进现代产权等市场制度改革,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规则,营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制度环境。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科学界定各类产权的主体权利和责任,推动产权保护法治化。完善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激励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产权交易制度,加强各类资产产权的评估和交易管理,促进各类产权公开、公平、公正交易。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紧紧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纳入全省覆盖所有市场主体、横向联通、纵向贯通的统一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公示平台,健全和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合奖惩机制,推动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培育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促进信用产品广泛应用,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主动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注重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协同发力推动结构性改革,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形成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内需与外需协调发力、需求升级与产业升级协调共进的经济增长新动能。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抓住关键点,着力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主动减量,把分类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优化存量,加大技改投入,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强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消化房地产库存,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引导增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释放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发展动力转换,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调整需求结构,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形成对经济发展稳定而持久的拉动力。发挥好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精准对接国家“7+4”重大工程包,增加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把方向和重点聚焦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污染防控和生态建设等我市发展的短板上来。着力激活投资主体,以优化环境吸引外资和市外国内资金,以PPP等方式创新投资模式,使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不出现重复建设、不增加过剩产能、不产生挤出效应”的领域。着力夯实投资载体,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开展重大产业项目攻坚年活动,坚持分层次抓重点,滚动实施项目建设。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在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基础上,实施重大消费工程,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着力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培育服务、信息、绿色、时尚、品质、农村等六大领域消费新热点与新模式,开展“大健康、新医疗”、“畅游邢台”等专项行动,促进旅游消费、壮大养老健康消费,争取建设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推动消费升级,稳定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着力吸引域外消费,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打造京津冀旅游休闲目的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吸引京津高收入人群来我市消费。发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施优进优出战略,落实外贸稳增长十条措施,加快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落实和完善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出口,通过外需拉动我市经济增长。
围绕“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承担国家、省改革试点任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先行先试,加快释放深化改革新红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协同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力实施减权放权,除涉及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等重大公共利益事项外,其他审批事项能取消的坚决取消;深化行政审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强化市场监管,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积极稳妥地实施大部门制,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绩效工资制度。深化完善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划定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权责边界,打造阳光政府。优化政府职能和业务流程,建设电子政务网上综合服务平台,办好网上政务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积极推进“多证合一”,进一步改进市场主体注册条件,完善网上申请注册登记功能,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我市万人市场主体数量尽快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实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分类考核。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监管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和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优化和完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用人制度改革。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和监管体制,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整合重组国有企业,优化配置国有资源,加快劣势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退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发展,支持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渗透融合精准对接。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建立完善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健全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国有企业反腐倡廉“两个责任”。优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环境,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国企改革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统筹在邢央企、省企改革。力争到2020年,全市国有企业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邢台市情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大进展,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加快完善落实支持民营经济、激活民营投资的政策措施,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保证民营经济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土地、信贷资金等生产要素,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和监管,保证民营经济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等领域建设。积极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调整升级,开展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示范,加快改革、改组和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档次,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广阔、规模效益明显、行业领先的优势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20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5%以上。
培育金融主体。加快推进京津冀金融政策一体化,建设京津冀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邢台。着力培育壮大地方金融体系,改革地方国有金融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做大做强城市商业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创新融资体系,新建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融资机构达到10家以上。加快产权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等平台建设,健全完善金融要素交易市场体系。深化与互联网巨头战略合作,打造一批行业地位居前、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众筹、第三方支付、电商金融、大数据金融等标杆性企业,建设大数据交易所。支持有条件的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开展创新型互联网金融业务。
推动金融业态创新。鼓励发展天使基金、创业投资、产业投资等各类型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发展融资租赁。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鼓励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开展网络借贷、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互联网基金销售等业务。积极引导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强力推进直接融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扩大债券和票据融资规模,到2020年新增上市企业80家以上。着力加强对科技创新、实体经济、贸易、“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拓展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结算等服务功能。鼓励保险公司创新保险营销模式,开展互联网保险等新兴业态。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推进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疗等领域责任保险发展,积极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形成由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中心、企业之间的互助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公司和专项担保基金四个层次组成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体系,促进担保资金来源多元化。优化担保机构内控机制,形成科学的担保业务流程、合理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存款保险、投资者保护和保险保障制度,提高金融风险识别、预警和控制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利用互联网技术,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提高金融服务安全性,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外溢效应。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合理划分市与县(市)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进一步理顺市以下政府间财政收入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的市以下转移支付体系;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实行绩效预算管理,建立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新机制;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强化地方债务管控,建立举债融资机制,控制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规范国库资金管理,逐步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全面落实中央税制改革部署,完成营改增,改革增值税,推进消费税、资源税及房地产税分类改革,建立环境保护税制度及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
大力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投资审批事项,严格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创新投资管理方式,建立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协同监管机制。创新政府资金扶持产业发展模式,设立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着力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以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为重点,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建立有利于化解过剩产能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市级产能指标市场交易平台,完善银企对接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加大金融信贷支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落实兼并重组的相关税费优惠和“三补一降”援企稳岗政策。改进产业发展调控方式,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市场、法律等手段转变。
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定价制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推进农产品、能源、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能环保和结构调整,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到2017年,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基本放开,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到2020年,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执法体系基本建立,价格调控机制基本健全。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开展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和颁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改造,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加快建设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统筹农村各类产权交易。到2020年,实现全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全覆盖。推进以水权、水价为重点的水利制度改革,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使其成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护主体。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规范引导土地流转,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托管等形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到2020年省市县三级示范社数量达到60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达到420家。积极发展农村股份合作经济,探索按劳分配和按股分配相结合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培养职业农民队伍,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构建组织服务、农资服务、农产品购销、农业科技、农村产权等综合服务体系。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明确生态公益功能定位。推进国有农场改革发展,形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切实提高涉农资金投入绩效,引导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落实国家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和农产品收储政策,加强粮食现代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开展“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试点,调整部分存量资金和新增补贴资金向各类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健全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的制度。探索建立“政府+保险+银行”合作机制和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新模式,加快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格局。积极稳妥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林权抵押贷款机制改革创新,拓宽“三农”直接融资渠道。
推进与京津改革同步,加快破除制约协同发展和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
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推进金融市场一体化改革,加强与京津各类资本市场的分工协作,开展金融及金融服务机构的业务合作与资源共享,推进异地存储、支付清算、保险理赔、信用担保、融资租赁等业务同城化。推进信息市场一体化改革,加快建设区域一体化网络基础设施,与京津统筹规划部署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实质性推进三网融合,整合区域信息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强化互联互通。推进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改革,加快与京津建立劳务对接、就业协作机制,推动建立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信息交流渠道,加快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制定实施京津冀人才帮扶计划,共享高端人才资源。
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推进京津冀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扩大部署高校在邢台招生规模。支持京津医疗机构通过合作办医、设立分院、整体搬迁等形式向邢台布局,完善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服务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体系,深化与京津公共卫生联防联控。积极促进社会保险服务一体化,实现与京津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与京津共同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建设、运行、管理的新路径、新机制,构建辐射毗邻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深入开展试点示范。在邢东新区共建园区,开展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试点,建立责任分担、利益共享机制。开展跨地区购买养老服务试点,与京津联合开展区域基础设施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试点。
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为引领,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加快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主导、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动能和提升传统动能,充分发挥我市制造业基础优势,以提升科技创新为手段,以高端技术人才为支撑,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建设规模结构领先、制造模式先进、创新能力强劲、质量效益一流、生产绿色低碳的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
以构筑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产业为目标,以邢东新区等产业园区为载体,坚持创新引领、高端起步、质量优先、重点突破,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邢台人的汽车振兴梦初步实现,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规模超过燃煤发电,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一)先进装备制造业
按照发展整机、壮大配套、培育龙头、推进聚集的思路,以高端装备制造、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为主,建设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先进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一。
1、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
大力培育发展以智能制造设备、轨道交通装备、通用航空装备等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积极引进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型机床、铸造机械、工业机器人及关键部件以及高档机床功能部件等技术,扩大工业机器人、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功能部件等产品的生产能力;运用智能技术大规模改造传统机床制造设备,努力提高数控机床的科技含量与产品档次。立足华北地区市场需求空间,利用本地生产基础,积极引进发展高速铁路配件及高铁机车零部件、各类检测维修设备、安检系统设备。加快威县、平乡县、柏乡县、巨鹿县等地的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通用飞机制造公司来邢台投资通用飞机制造项目,以整机技术引进,带动配套零部件、航空材料等生产,并进一步延伸发展通用航空服务和通航运输运营等服务。
2、大力发展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
大力发展冶金、矿山、石油钻采、建筑工程、木材加工装备等专用设备制造业,加快现代农机装备、输变电装备、自行车、基础零部件等产业发展。依托中钢邢机、精诚重机等龙头企业优势,以轧辊、大型成套设备等为重点提高传统冶金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依托纳科诺尔打造国内领先的电池极片及有色金属压延的辊压机及其连轧生产线;依托煤炭研究所、同成科技等加强矿山设备重点领域技术研究,加快形成井下辅助设备系列化,坚持延伸安装工程及服务产业链;依托博路天宝、永明地质等发展油气集输设备、石油装备配件及工具等油气钻采设备及其工程技术服务;依托亚泰重工机械、丰维机械等龙头企业发展塔机、升降机、电梯、桩工机械等工程机械,加快推动产品向高、特、新方向发展,鼓励企业向国际市场进军;大力扶持并发展壮大木材加工设备产业规模,培育木材加工机械生产基地,依托大华宇机械、九顺机械等加快发展板材加工设备、胶合板成套设备,积极开发家具生产自动化成套生产设备。重点发展高效大马力拖拉机、专用自动化收获机械、高端植保机械、农副产品加工等中高端农用机械产品及关键核心装备零部件,带动农机零部件、技术研发、售后服务上下游配套产业,逐步壮大农机制造产业;提高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发展水平。依托鑫晖铜业、中电电气等企业,重点发展以特种电缆和中高压变配电设备为代表的一次设备,开发以智能电网与保护、调度控制系统为代表的二次设备;加强基础材料研究,开发在风电、核电、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使用的特种电线电缆。以高档城市通勤、运动竞技和高性能折叠车等为主,加快发展多品种、个性化自行车整车产品,并积极带动零配件制造发展;加快开发镁合金、钛合金等新材料在自行车领域应用,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轴承、紧固件、液压件、铸造、锻造、电镀、新材料等产业基础,重点发展高端泵阀、齿轮产品以及优质、高强度的高性能材料,打造国内基础零部件产业基地。
河北三桥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床轴承及风电轴承,明盾技术河北有限公司抗冲击防穿透高性能材料,河北昊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双轮电动车,河北博亚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棉花、苗木移栽机及大功率拖拉机,邢台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三一重型机械,好孩子集团北方研发中心及儿童用车制造,河北巨亚德橡塑科技有限公司高精度交流伺服电机,河北威达投资有限公司光机电产业化,河北德田塔爱格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半导体键合线及LQFP封测,河北艾赛特轴承制造有限公司轮毂轴承,河北中澳航空有限公司年产500台商务飞机、水上飞机及机场建设,河北迈普润光学物流运营有限公司光学晶体,河北曙翔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有轨电车,天胜轴承(TSB)集团公司汽车专用轴承。
邢台一拖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任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河北永明地质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石油(页岩气)钻机项目,任县装备制造研究院项目,润泰救援装备科技河北有限公司救援装备产业园,中科晶电信息材料(北京)有限公司芯片及平片生产项目,河北智跑游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过山车、摩天轮等游乐设施制造,邢台先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LED光刻机及电池材料生产项目,北京今熙科技公司民用机器人,邢台纳科诺尔极片轧制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加热辊及辊压机(二期),河北朗科机械自动化有限公司年产1000台(套)工业机器人,北航无人机研究所无人机生产和试验试飞基地,中电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变压器,邢桥铁路道岔器材有限公司铁路道岔,河北中煤四处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冀中能源矿山设备制造,威县通用航空产业园。
(二)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业
积极发展中重卡及特种车、专用车,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打造国内重要的专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重新振兴邢台汽车工业。到2020年,邢台市整车产能达到50万辆,整车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70亿元。
中重卡及特种车。依托中航长征公司和金后盾专用车公司,大力发展中型重型卡车、自卸车、军用特种车等,不断拓宽产品线,迅速扩大产销规模,打造在质量、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逐步提升品牌价值,确立起在市场竞争中的新优势。
新能源汽车。突出发展以纯电动汽车、大功率动力电池、充电装备、电控系统等为重点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效利用红星汽车公司、河北御捷公司等现有整车企业基础,紧贴市场消费需求和发展趋势,推出小型化、轻量化、经济适用的纯电动乘用车产品,将邢台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
专用车。走“专、精、特”的产品路线,发展专用功能强、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市场空间广的专用汽车产品,提升邢台专用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加强市场建设、扩大研发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配套体系、扩大招商引资,最终实现产业的集聚和发展。
汽车零部件。围绕整车产品,重点发展二、三类零部件,着力提高零部件的总成化率,实行集成化生产、模块化供货,形成集群竞争优势和本地内循环配套体系。重点发展发动机关键部件,汽油机增压器,变速器及关键部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电动空调、高强度钢车轮、载重车后盘式制动器、车载充电机、车用传感器等。
“4343工程”:“发展四大汽车产业链条”、“培育三大龙头企业”、“壮大四大园区”、“建设三个汽车科技中心”。
“发展四大汽车产业链条”。(1)中重卡及特种车:发展中型重型卡车、自卸车、军用特种车等;(2)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发电动轿车、电动公交车、电动面包车、电动清洁车、电动旅游观光车、三轮电动车等;(3)专用车:提升专业特种运输车水平,包括冷藏保温系列运输车、厢式系列运输车、通信车、邮政车、油罐车、防爆压力容器车、道路清洁车、散装水泥车、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等;(4)汽车零部件:围绕整车产品,重点发展二、三类零部件。
“培育三大龙头企业” 。重点培育中航长征、红星、御捷车业三大龙头企业,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发展汽车产业的重要抓手之一,在企业发展、整合资源、项目建设及资金、土地、财税等方面给予特别支持,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其培育成为河北省的汽车龙头企业。
“壮大四大园区” 。(1)邢台县龙冈汽车及高端装备园区。以中航长征为核心,整合邢台县及周边汽车资源,重点发展中重型卡车、自卸车、军用特种车和新能源汽车等。红星汽车新规划的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建设项目向园区转移,红星汽车老厂区逐步向园区搬迁。(2)邢东新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商用车等。(3)威县汽摩配件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汽车座椅、方向盘、消声器、变光器、内饰、刹车总成、空调总成、转向系总成、轴承、减震器、离合器、密封件等。(4)清河县汽摩工业园区。以御捷车业为核心,扩大现有电动汽车生产能力,加快研发生产电子件、总成件、内饰件等中高端汽摩配件产品。
“建设三个汽车科技中心”。中航邢台汽车科技中心、红星汽车技术研究院、清河御捷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河北全德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汽车电子,中航长征公司中重卡生产基地,河北御捷车业有限公司新能源客车及其他乘用车,河北红星新能源汽车基地,河北尤里卡电动车业有限公司新能源电动车专用差速电机和系列电动车,中瑞德科(北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CSG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河北亿利橡塑集团有限公司尾气处理系统,河北德动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和20套树脂基复合材料及制品,邢台昊森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年产30万台高精涡旋新能源汽车压缩机项目,河北奥捷斯电单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万辆低速电动汽车,韩国星宇集团汽车零部件生产,河北金争充电设备有限公司年产1000套智能快速充电桩及装备移动补电车设备,河北安鑫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专用汽车,河北奥智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电动汽车配套,河北奥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动力锂电池3亿(An),中国动力(香港)控股集团天津中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动力产业园。
工程项目包8 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建设项目(续)
邢台县龙冈经济开发区汽车零配件产业园,华旗特种车搬迁项目,河北福玉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特种专用汽车项目,北京中益能移动供热车项目,北京建龙集团一汽凌源汽车车架制造有限公司邢台县车架及总成项目,河北运良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零配件生产项目。
(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空气能产业及太阳能应用,开发地热能,推广生物质能利用,积极发展核能,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新材料,不断提高新能源消费比例,扩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规模,建成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
光伏产业。依托国家级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品牌,着力创新发展模式,培育产业集群,提高科技水平,打造从硅材料、硅片、组件、电池到电站工程总承包的太阳能光伏全产业链。围绕晶龙集团、河北吉杰太阳能科技等光伏龙头企业,重点做大做强晶体硅电池,积极发展非晶硅电池,力促太阳能电池生产能力加快扩张。重点建设宁晋县、开发区、沙河市、威县、内丘县、巨鹿县、任县等光伏产业基地。
光热产业。依托光源、三环等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开发热管型集热器、平板型集热器、内置金属流道玻璃真空集热管等太阳能光热利用设备,向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方向发展。壮大光源、三环两大太阳能光热产业园,提升技术水平和品牌效应。
积极推广生物质能。以平乡凯盈绿色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项目(30MW)、内丘工业园区生物质热电项目(30MW)等为重点,加快推进生物质电厂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鼓励粮棉主产区的各县(市),推广棉花秸秆压块和代木制板技术,建设秸秆利用示范基地。
新能源装备制造。依托晶龙等光伏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装备制造。依托光源、三环等企业,加快开发太阳能光热利用设备。依托薛氏新能源,重点发展农林废弃物生物质颗粒燃料及燃气生产工艺与装备研发,引进秸秆发电、沼气发电、生活垃圾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固体成型燃料等装备制造与产品项目,推动生物质能源与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新材料。推进新材料产业链高端化发展,打造新能源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依托邢台晶龙电子公司,加快EVA太阳能封装材料生产项目建设。依托红星汽车、超威电源等企业,重点发展动力锂电池、IT锂电池、其他领域锂电池及锂电池材料。把握钢铁产业转型升级契机,加快推进以高端合金为主的金属新材料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旭阳园区为核心载体,依托中煤旭阳公司等企业,围绕精细化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化工新材料产业规模。
深圳市永联科技有限公司光伏逆变器,临西朗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产业园,河北月山重工设备有限公司风电设备制造,中航上大金属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中航工业再生战略金属及合金工程,河北艾德照明科技有限公司LED照明产品、功率器件及LED显示屏生产线,河北阳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发电,河北中赛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光伏发电场,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光伏-大棚一体化项目,华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风力发电项目,浙江合大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0MW光伏陶瓷瓦生产线项目,100MW朗阁光伏发电项目,海挪宝新能源集团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及地热泵集中供热系统设备生产,吉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光伏组件及电池材料生产项目,晶澳(邢台)太阳能有限公司年产1.5GW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河北工大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太阳能光热发电设备制造(二期),邢台晶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EVA太阳能封装材料生产项目和金刚线专用机购置项目,邢台思达电子有限公司500KW、30KW、50KW并网光伏逆变器项目,深圳派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空气能设备制造科技园项目,河北陶来木业年产6万方木基纤维改性新材料项目、河北中铜锂能电池有限公司多孔态聚合物固态锂电池生产及研发中心扩建项目,桥西区光伏发电项目,河北中玻新材料有限公司“三新”产业基地(二期),沙河市万颐科技园有限公司湡久新材料产业园(二期),中电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光伏发电工程,河北天力新能源科技开发公司光伏发电工程。
海润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横岭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美国多美诺锂电池,微风垂直轴风力发电项目,城基新能源年产200MW太阳能电池及100MW配套电池组件生产线项目,中旭新能源双储能逆变器生产项目,邢台达一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年产12万吨特种纤维项目,邢台翔九石墨制造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立高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
(四)节能环保产业
坚持“以市场换技术、以市场换投资”,按照“需求牵引、加快引进、培育本土、延伸服务”的思路,培育发展节能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先进环保技术与装备、环保产品与环保服务,打造国内重要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节能产业。充分发挥我市节能仪器设备、新型节能建材、高效照明等现有企业优势,着力提质增效。推进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节能改造,提升工业锅炉(炉窑)效率,鼓励余温余压利用技术、节电技术、能量系统优化技术、自动控制节能技术的应用。加快无刷直流电动车电机研发及产业化生产,推动拖动装置控制和设备改造,逐步采用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提升电机及拖动设备水平。重点攻关LED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共性关键技术,解决光衰和散热技术难题,发展LED照明设备。加强新型节能建材基地建设,以河北迎新玻璃集团为重点,依托沙河玻璃产业研究院,加强LOW-E镀膜玻璃、太阳能光伏玻璃技术研发;扩大CL建筑体系、节能门窗、新型节能建材等生产规模,重点发展高效节能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等。推进太阳能中低温热利用产品产业化生产及应用,促进节能型家用电器推广。
环保产业。围绕满足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需求,研究发展污染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设备、污染物预防技术和设备、可吸入和细颗粒物治理技术和设备、烟气中汞污染物治理技术和设备。鼓励有一定基础的市开发区,把环保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实施建链、补链、延链、增链项目,研究开发平板式脱硝催化剂、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空气净化器等大气污染防治设备、产品;研发铬污染土壤治理修复技术,开发全防全控智能环境监管系统。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围绕满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高资源产出率需求,发展汽车、工程机械设备等机械零部件再制造;推广大型废钢破碎剪切和废旧电器破碎技术,扩大再生资源、战略金属回收利用规模,促进大宗固体废弃物、尾矿伴生矿综合利用。推进中航工业战略金属再生利用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支持邢钢、德龙、旭阳、建滔等大型企业余热余压综合利用。
节能环保装备制造业。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合作和实施高端人才引进战略。积极开发或引进以节能建材、燃料改性、城市综合垃圾治理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环境监测设备、高效清洁燃烧设备、新型除尘装备等制造技术,尽快形成规模生产能力。重点发展中小型生化技术污水处理厂成套装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套设备、环境监测与检测仪器仪表、节能门窗、节能幕墙、新型除尘装备、大型火电烟气脱硫装置、燃料改性、高效清洁燃烧设备。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除尘灰提锌,沙河市正康能源有限公司高效清洁燃气项目,河北超威电池再生材料有限公司废旧电池拆解项目,青岛华航实业有限公司和河北工投控股有限公司环保产业集群项目,北京桑德环境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节能环保产业园(大屯)项目,国科控股(任县)节能环保产业园项目,中节能有机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项目,北京汇能电力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常州循天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RECO烟气全效趋零排放示范项目,双基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项目,邢台建德水泥有限公司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旭阳集团副氢尾气综合利用制10万吨/年合成氨项目。
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施智能制造创新工程,提高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以环保达标、质量先进倒逼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升级,落实重点行业特别排放限值,严格执行新的环保标准、质量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强质量标准品牌建设。推动企业重组整合,支持企业间开展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到2020年,钢铁、煤化工、水泥、玻璃等产业实现产能压减、布局优化、提质增效,完成绿色化改造,实现与城市生态共融;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等产业技术、装备、质量、品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明显增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实现质的提升,成为经济保持中高速的重要支撑。
(一)钢铁产业
以装备大型化、生产智能化、产品高端化、服务信息化为主攻方向,推进钢铁工业压总量、增品种、上档次,做精做专做洁。依托邢钢、德龙钢铁改造升级,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发展不锈钢、医用钢、弹簧钢、轴承钢、汽车面板等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支持邢钢、德龙实施短流程炼钢改造,不断提高钢铁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推动炼钢系统全连铸、连铸坯一火成材和热装热送等先进技术应用,提高炉外精炼比重;余热、余压和高炉、转炉煤气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邢钢公司短流程炼钢改造项目,德龙钢铁有限公司230m2烧结机节能环保升级改造和85吨电炉(利用废钢)项目,河北吉泰智能装备公司60万吨直接熔融还原铁100万吨高端合金材料项目,河北方正联诚重工机械公司年产100万吨精密铸造产业园项目,沙河市津海特钢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石油管,河北博远科技有限公司冷轧精密不锈钢深加工项目,北京中富展望集团不锈钢制品生产项目,河北丰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冷轧取向硅钢项目,河北盛泰制管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方、矩形钢管项目,唐山华硕冶金连铸设备有限公司巨鹿分公司精密轧辊再制造项目,邢台联成无缝钢管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端装备制造用高强度无缝钢管技术改造项目。
(二)煤盐化工产业
以基地化、精细化、绿色化、循环化为主攻方向,坚持高起点、高技术、高水平的原则,做强做精现代煤盐化工。推广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合成材料、专用精细化学品及大宗有竞争力的产品项目,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资源配置合理、技术先进的产业特色,精细化率达到60%左右。支持旭阳集团、建滔焦化等骨干企业向尖端、下游产品延伸。重点培育四大龙头,延长四大链条,建设四大园区,把我市建成技术密集、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循环利用、优势突出的华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盐化工生产基地。
培育四大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旭阳集团、建滔焦化、龙星化工和卡博特,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步伐,鼓励企业做精做强。
延长四大链条。①甲醇深加工产业链条。在稳定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延伸生产甲醛、聚甲醛、醋酸、醋酸乙烯、二甲醚、生物质多元醇、聚碳酸酯等产品,并引进国外甲醇制丙烯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丙烯、聚丙烯、异丙基苯、异丁基苯等深加工产品,不断延长以甲醇为原料的产业链条和提高产品深加工水平。②煤焦油深加工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煤焦油集中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发展工业萘、菲、芘、蒽油、改质沥青、针状焦、炭黑等深加工产品,形成以煤焦油为原料的规模化芳烃及其副产品生产。③粗苯深加工产业链条。以粗苯为原料,建设苯加氢等生产装置,加工生产纯苯、甲苯、二甲苯等产品,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环己酮、尼龙等苯系列产品深加工。④盐化深加工链条。以宁晋岩盐为原料,加工生产食用真空盐、纯碱、氯化铵、离子膜烧碱、甲烷氯化物、PVC、电石渣水泥、环氧氯丙烷等产品。
高标准建设四大园区。按照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循环经济园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规范建设旭阳煤化工园区、建滔煤化工园区、宁晋盐化工园区和沙河洁净燃气循环园区。
旭阳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旭阳集团新法熄焦、富余氢气和氮气综合利用、10万吨/年环己酮、17万吨/年炭黑(二期)、14万吨/年己二酸、2.5亿立方米/年焦粒制气置换焦炉煤气生产天然气、6万吨/年针状焦、12万吨/年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等产业升级项目,建滔集团年产6万吨合成氨、5万吨醋酐、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等产业升级项目,龙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10kt/a高分散白炭黑项目,金牛玻纤公司池窑拉丝扩能改造、玻纤制品深加工等转型升级项目,河北中盐龙祥盐化有限公司真空制盐和国家盐储备库,天津渤天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盐化工产业基地项目,北京银丰实业集团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纯碱、真空制盐项目,河北润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循环产业园,中北恒奎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河北红合华化工有限公司双倍硫化黑生产项目。
(三)建材产业
推进建材工业玻璃做深、水泥做专、传统工艺做特,重点发展新型玻璃行业,抓住机遇发展资源深加工生产行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推进自主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全面提高建材行业的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打造节约型、低碳型建材产业。到2020年,全部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全市浮法玻璃产能比例达到100%,新型建材在全市新(改、扩)建建筑工程平均使用率达到80%。
玻璃行业。加快推进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装备研发和创新工作,进一步优化结构,降低能耗,按照“高端化、多元化、链条化、清洁化”的发展模式,纵向完善延伸产业链条,横向跨界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全国著名高端玻璃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端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及配套建筑节能玻璃、建筑安全玻璃等玻璃深加工产品,实现由普通建筑玻璃向节能安全、工艺美术、先进制造、电子光学和新能源玻璃转变,重点发展高档玻璃器皿、医药包装玻璃等高档日用品玻璃,大力开发日用玻璃新技术。发展以超白盖板玻璃为代表的光伏玻璃,配套光伏产业发展。开发节能环保及其他特殊功能性玻璃,并加快微晶材料多用途开发。
水泥、陶瓷行业。依托三新工业园、沙河金隅绿色建材产业园、建德水泥、奎山冀东水泥公司等重点园区和龙头企业,推进利用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废弃物等大宗固体废物生产水泥,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积极开发特种、专用水泥和水泥制品,并努力推进水泥生产对城市污泥、工业废渣等废弃物利用。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构建工业-废渣-建材,建筑废弃物、路面材料-建材、水泥,水泥-粉尘-水泥等产业链,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打造京广沿线水泥生产基地。积极发展建筑陶瓷制造业和节能、利废、环保的新型墙材,建设沙河中原生态瓷都。
河北中玻新材料有限公司玻璃深加工项目,邢台金聪新型建材公司改性植物纤维项目,沙玻集团有限公司玻璃文化创意园,河北众诺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及Low-E玻璃深加工,河北科技新型门窗有限公司新型节能材料项目,邢台正昶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型装饰材料项目,沙河市万颐科技园有限公司湡久新材料C-4000节能玻璃涂料项目,河北三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档玻璃厨具及可降解餐饮用具项目,卓达集团新型材料产业基地项目,河北伟耀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年产800万片特种玻璃建设项目,河北中洺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电熔材料、1万吨不定形耐火材料生产线项目,河北瑞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秸秆代木综合利用项目,邢台达一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年产50万平方米特种纤维纳米微晶板材项目,河北鸿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0万立方米节能EPS模块与节能门窗住宅产业化基地项目,河北地井塑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套塑料检查井及大口径排水排污管道项目,龙洋橡塑有限公司特种橡胶生产项目,邢台中联新型建材示范园。
(四)建筑业
以转变住宅产业建设方式和建筑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建立健全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建造体系、技术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质量监管体系,扶持和培育一批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基地或企业联合体,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大力创新建筑企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加强产学融企和资本运作,鼓励采用BT、BOT、PPP等新型建设方式,逐步实现由单纯工程施工向项目开发带动施工转变,由建造建筑产品向经营建筑商品转变,由施工型建筑企业向资本运作型建筑企业转变。
(五)食品产业
以提质量、增效益、创品牌为主攻方向,以营养、方便、安全、健康为发展目标,以“稳定面食、开发饮品、突破肉食”为发展重点,着力加快食品产业优化升级,提升食品产业竞争力。引进知名品牌与培育本地品牌相结合,着力打造国内知名品牌。顺应消费升级和绿色安全要求,扩大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国际标准的中高端产品规模。引进国内外知名饮料企业,推进加工、配套和营销网络一体化布局,加快建设辐射冀中南的区域性饮料生产基地。积极开发风味多样、营养强化的新型方便食品,推动烘焙、膨化、糖果等休闲食品多品种、高品质发展。提高骨干主食加工企业装备水平,完善终端配送网络,加快推进主食工业化。推动关联企业集聚,促进产业区域化配套,培育全产业链企业、冷链物流和集群发展竞争优势,支持今麦郎、金沙河、燕京、顺府、古顺、兴台、邢州枣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到2020年,食品行业企业技术装备70%达到国内先进、3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达到GMP要求。
河北双泰牧业有限公司肉鸡深加工及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河北旺族集团种猪繁育、饲料加工及生猪屠宰深加工产业链项目,河北谷养谷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柏乡分公司谷养谷(柏乡)生态城项目,河北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10万头奶牛及乳制品加工项目,任县金亚天树莓深加工项目,河北教育厚朴实业有限公司果汁饮料生产线及中央厨房工程项目,中国优粮控股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项目,江西雨润未来农业产业化发展有限公司平乡农业产业园项目,河北绿岭庄园食品有限公司优质核桃系列产品加工项目,河北华龙农庄面粉有限公司华龙农庄研发中心及小麦粉加工技术升级改造项目,邢台卡丁兔食品有限公司卡丁兔公司系列养生功能饮品生产项目,邢台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年加工100万吨面粉及50万吨挂面生产线,兴台酒业二期、三期项目,邢州枣业酸枣产业基地及深加工项目,河北三志食品休闲食品,河北露波板栗深加工项目,邢台宏源食品板栗深加工项目,邢台志成食品板栗深加工项目,邢台县龙熙山谷生态酒庄。
(六)医药产业
坚持“创仿结合、特色突出、集约集聚、规模支撑”的发展方向,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力度和制药企业GMP升级改造,推进医药工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糖工程产品、开发微生态制剂、新型酶制剂,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开展金银花、枸杞、酸枣仁、菊花、玫瑰、银杏、猪苓等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化提取加工技术研究,开发中药创新药物。扶持君临制药、万邦复临药业、国金药业、恒利制药、精晶药业等企业发展,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氨基酸、生物多糖胶等生物制品。推进与石药集团战略合作,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石药集团邢台生物制药产业园项目。
石药集团邢台生物制药产业园,河北国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产能扩建GMP技术改造,丹弗(中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化项目,河北君临药业有限公司技术改造整体搬迁项目,河北利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功能性特种树脂生产及医疗用品项目,10万亩野生酸枣GAP生产基地及初加工。
(七)纺织服装产业
以建设纺织强市为目标,以“科技纺织、绿色纺织、时尚纺织”为主题,以自主创新、品牌建设、两化融合为重要支撑,支持纺织服装工业走品牌化、出口国际化路线,积极调整纺织染整结构,开发高、精、深产品。依托恒进纺织、宁纺集团等棉纺织龙头企业,积极推广使用新型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和先进工艺,提高棉纺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依托维力斯、宏业等毛纺织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精、深加工能力,扩大精纺、半精纺生产能力。加快宁纺集团、恒进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印染骨干企业的改造升级,发展新型纤维、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多组分纤维面料的染整以及特殊功能整理,建设高端印染产品加工基地。依托重点纺织企业、龙头服装企业和行业协会,提高产品时尚创意设计水平,提升纺织面料、服装服饰内涵价值。加快服装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推进羊绒服饰、针织服装、牛仔服装及童装创品牌,休闲装、工装质量上档次。支持重点服装企业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和“走出去”步伐,实现从“订单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的战略转变,提升和扩大邢台市服装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终端产品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
童泰产业园,河北浚渤纺织有限公司精纺及服装加工项目,河北奥尼特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羊绒深加工项目,山东康平纳集团和河北宏业羊绒有限公司羊绒深加工项目,河北禄高无纺水刺布有限公司无纺水刺布项目,临西县润园纺织有限公司15万锭赛络纺、紧密纺项目,邢台恒进纺织有限公司整体搬迁更新染色、上浆和定型设备增加服装生产项目,妈之宝童装。
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不断变革、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发展。
(一)推进制造业智能化
按照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紧密围绕我市制造业重点制造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融合,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及智能化生产线,发展机器人整机及本体、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实施智能化升级,全面推进企业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促进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综合集成应用,加快制造业和信息化融合,建立完善两化融合支撑体系。
(二)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围绕提升产品功能和附加值,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鼓励引导制造业企业围绕产品功能扩展服务业务,向下游延伸,支持大中型骨干企业、“专精特新”科技型优势中小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人才优势,向研发、设计服务上游扩展。在装备制造、电子和消费品行业,发展故障诊断、维护检修、检测检验、远程咨询、个性化设计、在线商店等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在汽车、钢铁、化工、消费品等行业,发展融资租赁、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在能源、通信等装备制造企业,推进总集成总承包以及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积极发展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兴制造模式和产业组织方式,促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和社会化物流,培育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技改专项工程、制造业强基工程、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产业链协同创新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互联网+”协同制造工程、绿色制造工程、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工程、质量品牌建设工程、优势产能国际合作工程。
做大做强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以市开发区等省级以上园区为重点,按照集约集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模式。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加快放大规模、提高效益、集群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在黑龙港流域特色经济区选择支持一批特色品牌园区,突出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提升产业支撑能力,创建区域品牌,不断向专业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加快落实开发区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探索建设、招商、运营、管理和园区服务的市场化模式,健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奖惩制度,完善环保和生态标准,推动开发区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到2020年,30个以上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百亿元,4个以上产业园区达到500亿元,1个以上产业园区达到千亿元。
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完善培育机制,鼓励和扶持规模以下企业做大做强,加速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提升邢台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到2020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00家、增加值达到790亿元。
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战略,落实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广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完善质量发展的政策机制,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全面增强企业竞争力。到2020年,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2.5。
(一)加强质量基础建设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面加强宏观质量管理。建立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健全标准研究、制定、推广体系,培育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鼓励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加快建立标准化推广体系,努力推动计量工作提档升级,全面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强化违法稽查和执法打假,促进检验检测技术机构发展。企业有标生产率保持在95%以上,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达到90%以上。积极参与相关领域标准制定实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进一步壮大一批国内有较高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自主品牌。针对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知名企业,实施重点培育和扶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产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组织名优产品企业积极参与品牌活动,继续提升清河羊绒、晶龙光伏、中钢邢机、邢台钢铁、龙星化工、望美门窗、今麦郎食品、金沙河面业、富岗苹果、绿岭核桃等区域品牌影响力,积极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高品质产品和知名企业。努力打造两个以上品牌园区,省级工业类名牌产品动态保持在100项以上,10项以上重点新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5个以上具有较高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制造业龙头品牌。
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提升水平”,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优化提升。催生现代服务业发展新业态,鼓励跨界竞争、跨界融合,以大流通链、大数据链为重点,延伸产业链条,构建服务业发展新模式。到2020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左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00家左右、比2015年翻一番。
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持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服务外包、金融、科技服务、商务会展等重点行业集聚发展。
(一)现代物流业
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打造覆盖京津冀、连接晋鲁豫、辐射国内外的现代物流体系。
依托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特色产业集群、大型生产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化物流产业聚集区。重点抓好邢台市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桥西龙岗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邢台县会宁综合物流聚集区等3个省级物流产业集聚区。依托邯(邢)黄铁路邢台南站,推进铁路场站综合开发,建设大型铁路物流园区。推进威县特色出口基地和保税仓库、平乡内陆港建设。结合邢台机场建设,高起点谋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区。围绕建设产业基地物流园区,着眼服务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沿京广京九南北轴线、邯(邢)黄邢和东西轴线,在特色产业聚集地重点建设沙河工艺美术玻璃、清河羊绒、南宫羊剪绒、平乡自行车、隆尧方便食品、南和金沙河面业、临西轴承、内丘肉食品果鲜冷链物流等物流园区;在沙河建设“买世界、卖世界”的世界级玻璃大市场,支持沙河百达铁路物流园项目;支持市粮油集团积极与京粮集团、津粮集团对接,合作建设大型粮食仓储物流中心园区和粮油产业链、粮食代购代储项目,推进冀南物流中心建设。
支持好望角物流公司依托既有基础,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推进冀中能源国际物流集团在邢台发展,积极寻求与河北建投集团、河北港口集团的大型物流项目合作。围绕邢钢短流程改造配套,充分利用河北冀物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资源优势和“城市矿产”资源优势,以规划建设大型废钢市场为载体,建立绿色产业园基地,促进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
支持市开发区依托邢台海关、邢台内陆港和好望角物流园,申办保税物流中心(B型),逐步申办综合保税区,并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同时建设临港产业园区。强化与石家庄物流枢纽的连接,加强与天津自贸区及东部沿海港口的合作,打造具有口岸功能的区域物流枢纽,把我市建成对接京津的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冀中南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积极按照现代商贸业、制造业发展和运作模式创新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实现邢台市重点培育支柱产业中的重点企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提高重点产业和企业的扩张发展和产业链延伸能力,以及区域辐射和物流运作能力,使联动发展模式成为邢台市参与区域竞争的重要抓手和推动力。推进物流业资源整合,提升创新水平,搭建物流信息大平台。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物流网络和物流体系构建,打造“一核、两轴、两翼、多组团”现代物流产业布局。到2020年,实现物流业增加值217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20%以上。
按照发挥功能、提高效率、密切联系的要求,完善邢台市物流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一核、两轴、两翼、多组团”产业布局。
“一核”。即以邢台市主城区为核心,依托三个省级物流聚集区,打造对物流要素具有集聚作用的产业物流综合体,带动邢台市物流产业整体发展。以邢台好望角综合物流集聚区为龙头,在既有物流产业发展基础上,通过完善国际保税物流功能,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建成中原北翼跨境电商保税中心和邢台跨境贸易物流基地,与会宁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与邢台桥西龙岗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形成互促发展,打造核心区的物流服务产业体系。
“两轴”。即以京广铁路、京广高铁和京港澳高速为南北轴线,以邯(邢)黄—邢和铁路为东西轴线,依托铁路货站、核心区物流枢纽,以多式联运为手段,串接沿线及周边物流节点,打造两大物流产业布局较为密集的产业轴带,提高沿轴线的产业集聚发展能力,为未来物流产业扩张、提升发展创造条件。
“两翼”。即依托清河县、宁晋县两大产业集聚地,以服务产业发展和形成产业互动格局为目标,打造河北清河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和宁晋综合物流产业聚集区,形成与核心区呼应、物流服务组织关系密切的两翼,奠定邢台市多层次物流空间布局基础,为未来物流业网络化发展提供空间节点支撑。
“多组团”。即围绕一核、两轴和两翼,根据产业布局特点和优势产业发展需要,以服务于邢台地区县域特色产业基地为中心,建立若干专业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支撑产业扩张发展,促进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并为城镇居民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
河北好望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邢台保税物流中心(B)型,任县邢东综合物流园项目,中外运绿旗物流园项目,清河物流产业园项目,河北高新物流有限公司物流园,河北和林投资股份公司润华物流园项目,河北德成物流有限公司平乡县内陆港大型综合物流产业园,深圳市国银证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北地区总仓项目,江苏润恒集团润恒现代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园,浙江超界集团邢台义乌国际商贸城,任县华北建材城,上海后浪贸易实业有限公司欧亚工业园项目,华氏达控股有限公司生态总部经济、华氏达物流园,邢台邢业通物流有限公司邢台邢业通冷链物流扩建项目,金土地农产品物流园,任县金亚天树莓物流园,吉利汽车物流园,冀中能源冀南物流中心项目,徐州重工物流项目,邢台机场空港物流基地,冀新欧国际铁路物流专列,林虎农产品物流园项目,邢台市黄浦照明灯具组装配送中心项目,鹏飞汽车运输物流园项目,广东林安商贸物流项目,北京长久物流园,露波干鲜果品冷链物流基地,白泉商贸物流城,邢台棉麻公司第二仓库搬迁项目。
(二)信息服务业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促进信息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培育发展专业信息服务业,以信息处理服务、软件产品开发和信息专业服务为重点,加快专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面向工农业生产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信息加工等信息服务行业。支持沙河玻璃、临西轴承、巨鹿中药材、平乡自行车、隆尧方便食品、宁晋光伏和电线电缆、清河羊绒和汽摩配件、市开发区交通信息等专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三)服务外包业
把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经济增长格局形成的重要途径,坚持政府推动、资源整合、市场运作、产业聚集的发展思路,聚集培养一批中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国际型人才,建设一批主导产业聚集度高、创新能力强的服务外包专业园区。积极发展科研服务外包、物流服务外包、呼叫中心、软件服务外包、旅游服务外包、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及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外包产业,不断促进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向高端迈进。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支持开发区在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省级服务外包产业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服务外包专业核心区。到“十三五”末我市服务外包业务规模年均增长25%以上,力争新增3家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争取列入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科技研发服务外包。依托现有科技平台和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基础,发展研发、设计服务外包。
物流服务外包。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外包企业,完善提升现有物流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和专业化水平,做大第三方物流。
呼叫中心。培育邢台众联科技、中路纵横科技等龙头企业,拓展呼叫中心规模,打造北方最大的呼叫中心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地——“北方声谷”。
软件服务外包产业。扶持软件企业发展,减轻企业负担,缩短培育过程,加快推进特色软件产业的发展。
旅游服务外包。引进一批大型专业旅游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探索实践景区管理、旅游咨询、投诉、市场推广、旅游规划策划、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企业形象策划与营销、旅游广告的宣传运作、第三方会展等领域的服务外包。
政府公共服务外包。鼓励各级政府扩大购买服务领域,支持企业拓展公共服务、事务性管理服务、经济服务等领域的外包。
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积极承接国内外医疗机构在临床测试、技术咨询、医学检查资料整理等方面的外包业务,大力发展符合国际规范的新型药物安全评价、药理药效、新型制剂、临床试验等业务,完善医疗外包服务链,拓展医药研发服务外包领域。
中路纵横公司、众联科技服务公司服务外包及软件产业园,中信外包服务有限公司安保服务项目,养老养生云服务系统,邢台开发区信息服务产业园。
(四)金融业
以支持产业创新驱动为方向,加快完善金融市场和组织体系,坚持制度创新和市场化实践,打造冀中南产融紧密结合示范区和小微金融改革先行区,建成市场化水平高、开放创新能力强、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到2020年,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以上,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10%以上。
大力吸引国内股份制银行到邢台设立分支机构;提升邢台银行综合实力,引进战略投资者,争取上市经营;创造条件,支持农村信用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有序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境内外保险主体在邢台设立分支机构,引导保险企业在县域合理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网点,扩大保险覆盖面;重点在责任保险、农业保险、科技保险、生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企业年金等产品上进行创新。将资本市场作为实施创新发展的主渠道,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到境内外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等上市融资。广泛挖掘和培育上市后备资源,筛选出150家左右优势企业进入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进行动态管理和重点培育。推动互联网金融、资产管理、租赁、信托、保理、担保、典当等行业规范经营、稳步发展,鼓励设立地方性中小企业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消费金融、财务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加大对民间融资的引导与管理,加强对社会公众远离非法集资的宣传引导,加大对非法集资行为的打击力度,防范系统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
“筑巢引凤”工程。加快金融商务区规划建设,为金融业发展提供良好载体;着力推进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对接,大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及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市场主体,助力邢台经济发展。
“固本强基”工程。做大做强邢台银行,争取实现上市融资;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村镇银行设立,到2020年完成改制的农村信用社数量占比不低于50%;丰富区域性金融主体,筹建立足邢台辐射周边的保险代理、信托、租赁、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金融信息服务平台。
“阳光普惠”工程。支持商业银行到县域增设分支机构,提高金融网点覆盖面;大力发展村镇银行、自助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序发展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合作金融;完善多种形式的保险体系,增强保险服务保障能力。
“资本扶企”工程。从上市辅导、政策激励、信贷扶持等多方面优化政策机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积极引进和培育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创业投资,扶持创新型企业发展;积极利用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进入传统金融领域的渠道,推动完善市场化准入机制,提升资本市场活力。
“创新引领”工程。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鼓励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业务开展;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引导金融产业全面发展。
“绿色启航”工程。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加大信贷、保险、资本市场投资等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碳金融”,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构建节能减排市场化交易体系。
恒泰安保险金融保险大厦项目,中兴东大街中央商务区,邢台金融商业中心,邢台经济开发区金融中心,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工厂,邢台银行科技支行建设项目。
(五)科技服务业
重点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科技测试、技术转移、技术交易、科技咨询及评估鉴证、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环境监测等科技服务。依托各类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的研发机构,建设河北省沙河玻璃技术研究院、河北省光热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省轴承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创业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区域性和行业性生产力促进机构以及科技创业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农村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逐步建成完善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协作网络。推进科技服务标准化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到2020年,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产业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200亿元。
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开展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产业集群、服务基层科技的能力。
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重点是围绕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鼓励支持各类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建设,推动科技中介机构向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运行规范化、服务产业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提供有关金融保障、风险投资、专利代理、市场营销等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化服务。
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加强我市网上技术市场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扩大会员队伍,实现与上级部门的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换机制,搭建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为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成果转化、成果孵化、技术交易和人才中介等方面的服务,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和公共网络基础,与我市信息化建设紧密结合,开发科技资源的查询、检索、文献提供、认证等支撑系统,构筑服务于研究开发、科技管理、科技成果传播、利用与转化的网络科技环境,形成跨地域、多功能、高效、快捷的网络科技服务体系和技术保障平台。支持大中型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中小信息服务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鼓励信息服务企业增加服务产品的研发。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统筹相关部门研究实验资源,打破封闭,营造开放、共享的研究实验环境,组建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实验基地,提高重
点领域科学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科学合理地调控大型科学仪器新增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建立大型科学仪器对外服务补助奖励制度,形成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的长效机制。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逐步形成覆盖全市的共享网络,提高仪器、设备的综合利用率。
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引进、培育和壮大一批与我市重点产业关联紧密的企业化运作的检验检测机构,推进制造业和农业检测、食品药品检测、安全生产检测等公共检测业务的服务外包。扶持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壮大,推动检验检测机构机制创新和“科研、检测、标准和国际互认”四位一体功能的发展,增强检验检测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发展活力。
北京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节能环保产业集散交易园项目,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煤炭科学研究院,邢台美神宠物食品有限公司美神宠物饲料研发中心及附属项目,邢台河工科技园有限公司河北工业大学国家科技(邢台)孵化基地,金瑞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金瑞泰大厦,启顺天然气有限公司公司总部中心,北京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及创新大厦项目。
(六)会展业
围绕我市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和举办产业展会、科技展会、销售展会、品牌展会,鼓励引导企业和特色产业走出去参加大型产业会展。扶持太行山文化节、清河羊绒节、巨鹿红杏商务节和金银花节、平乡自行车国际会展、中国国际轴承节、中国(沙河)玻璃工业展览等品牌展会,塑造邢台会展品牌。重点培育邢东新区商务会展业。加快培育专业会展公司,逐步形成上联全国会展行业组织、横联国内办展企业和机构,下联参展企业和人员的三级会展网络体系。到2020年,培育3-5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加快以旅游业、商贸业、社区服务业等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一)旅游业
积极融入京津冀大旅游格局,强力整合旅游资源,着力塑造“休闲度假之旅、健康养生之城”旅游品牌,打造京津“后花园”。重点打造“一城两翼”,突出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建设。着力抓好“一个中心,五大集群”建设,集中打造邢台城区和大峡谷旅游度假区、岐山湖旅游度假区。逐步形成以自然观光、休闲度假、养生养老(温泉养老)、古村古镇、红色旅游、经济沟旅游、现代农业旅游为主体的多样化旅游业态。以邢台大峡谷景区和岐山湖旅游度假区为重点,建设旅游龙头项目,夯实景区基础配套。谋划推进太行山高速沿线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将生态农业、古村古镇、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同时抓好前南峪、英谈、王硇、樊下曹、神头村、驾游村、尹才庄、岳庄、花园等9个旅游示范村建设。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配套服务,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宣传,大力推进旅游+互联网,拓宽旅游市场开拓渠道。到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以上。
“一城两翼”。一城:邢台中心城区;两翼:西部百里太行休闲旅游产业带、东部平原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带。
“一个中心,五大集群”。一个中心:邢台市区游客集散中心;五大集群:大峡谷、云梦山、红石沟、岐山湖、扁鹊庙。
邢台大峡谷5A旅游区,天河山景区,前南峪度假村,红石沟休闲生态农场,天平架、王硇乡村生态旅游区,秦王湖(五指山—北武当山—桃花源)景区,利多农业休闲观光度假区,岐山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天台山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福寿山、大鹊山旅游区,万亩山楂观光园,清河羊绒制品城购物旅游景区,南湖温泉度假村,梅花拳文化产业园,邢白瓷文化产业园,华阳湖生态农业生态园,大元文化旅游综合体,邢台周公山文化景区项目,邢台紫金山景区,襄湖岛湿地公园,龙泉湖休闲度假区,仙界山旅游区,龙华山休闲旅游区,宜采园生态旅游园区,赵孤庄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邢国公园项目,绿野仙踪薰衣草庄园项目,邢台襄湖岛开发有限公司襄湖岛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云梦山景区,雷音谷旅游度假区,凤凰崖景区,不老青山景区,马岭关景区,沙河市朱庄水库温泉理疗生态园。
(二)商贸业
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信息技术和新型业态模式,以品牌化、连锁化、便利化为方向,以业态创新为支撑,加快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做大一批商贸龙头企业。以桥东、桥西区为主,打造“游购娱文”复合型城市商业区。整合提升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专业市场,培育商贸服务业竞争新优势。优化城市流通网络布局,有序推进中心商务区、特色商业街、社区商业中心建设,优化大型交易市场布局,集中力量在商品生产地或集散地扶持发展一批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综合性流通中心。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经营网络,建设农村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网络,促进城市商业向农村延伸,全面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三)社区服务业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兴办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改善社区服务环境,满足居民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娱乐休闲等各类需求,形成广覆盖、多层次、社会化的社区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服务,大力推进社区综合超市、便利店等商业连锁网点建设和街道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社区公共服务信息网络,扩大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家庭服务业,重点发展家政服务业、养老服务和病患服务,满足家庭基本需求;积极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满足家庭的特色需求,逐步建立比较健全、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
(四)养老业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鼓励支持养老产品开发,培育养老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有利时机,鼓励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集休闲养生、旅游观光、老年教育、老年体育、特色医疗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基地和产业群。统筹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完善养老机构奖补机制,探索建立老人户籍所在地政府向其实际居住地养老机构发放床位运营补贴、给付救助资金机制。鼓励有医疗需求和具备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推动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积极推进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所有城市社区和90%以上乡(镇)。
依托邢台市医专老年养护中心和邢台市医专凰寺老年养老护中心两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重点打造省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邢台市太行医养中心项目,邢台市前南峪老年养护中心项目,邢台市桥西养护院项目,巨鹿县福缘居老年医养中心护理楼,清河县“老年养护中心”项目、威县“老年养护中心”项目,邢台经济开发区与北京人民解放军301、天津武警总医院合作医养综合体项目,开发区老年养护院,荣誉军人休养院项目,任县邢东健康养老示范基地项目。
以高端、高效、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调整粮食、棉花传统基础产业,重点发展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扶持特色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构建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的富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粮食生产
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主攻粮食单产,确保粮食安全。重点打造高产优质小麦、玉米产业板块。围绕节水高效,发展优质杂粮产业,在粮食生产核心区的13个县(市),建成一批高标准的百亩、千亩、万亩示范区,重点建设山前平原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黑龙港粮食生产核心区,发展高效节水型粮食生产。依托今麦郎、金沙河、玉锋等粮食加工龙头企业,研究开发粮食深加工产品,延长粮食产业链条,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基地;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左右。
(二)棉花生产
进一步优化棉花产业区域布局,除威县、南宫为中心的冀南优质棉花基地保持适当的棉花生产规模外,2020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调减到70万亩左右。通过发展棉纺织业,提高产品档次,形成区域性棉花产业集群。调整棉花品种品质结构,发展特色棉花种植。突出提高棉花质量,研究推广棉花简化栽培技术和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适用农机,提高植棉效益。
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任务,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到2020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大农业比重达到70%以上。
(一)畜牧业
紧紧围绕“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等五化要求,打造国家级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做强邢台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壮大以隆尧、内丘等为重点县域的优质生猪养殖加工基地;打造黑龙港流域的奶牛集中养殖区;发展沙河、南和等规模化蛋鸡养殖基地;重点在威县、巨鹿等肉禽新兴养殖区发展肉鸡、肉鸭养殖;在沙河、邢台县、威县、临西等建立肉牛、肉羊保护区、核心区。推动畜牧业产业链延伸,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提高现代畜牧业附加值和效益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高效生态、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生态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畜牧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4%以上。
(二)蔬菜种植
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化经营,保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三品一标”,建立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基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蔬菜产业体系。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精品特蔬菜、加工出口蔬菜,着力构建现代蔬菜种植、加工与物流体系。加快建设蔬菜种植基地,改造提升蔬菜标准园,抓好南和、威县、宁晋等标准化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到2020年,蔬菜规模化经营率达到70%,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5%以上。
(三)林果业
重点建设太行山深山区优质苹果和板栗产业带、浅山丘陵区优质薄皮核桃产业带、优质梨产业区和红枣优势产业区,构建形成以“三带两区”为布局,苹果、板栗、核桃、梨四大果品为主导,葡萄、大枣、酸枣、山楂为特色的现代果品产业体系。建立现代化果品加工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以富岗苹果等为主的本地加工企业,引进汇源等国内知名企业,加强以干果袋装为主的精深加工,拓展和延伸果品加工产业链条。整合资源,集中创建3-5个具有邢台特色的果品产业品牌。完善现代化果品流通经营体系,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流通、服务等一体化的现代化产业流通经营体系。到2020年,果树面积达到318万亩,产量达到182万吨,其中八大果品基地总规模达到302.9万亩,林果总产值达到7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11%以上。
以建设金银花、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培育发展特色中药材行业。以突出地方特色为重点,加快培育药食兼用和观赏类花卉品种。以邢台县万亩玫瑰、菊花示范园为基地,发展深加工,研发新产品,建成特色花卉产业园。以柏乡汉牡丹示范园为依托,建成河北省首家以花卉为主体文化的休闲旅游胜地。力争在开发区建立一个高档花卉兰花产业园和鲜切花产业园。
科学合理利用耕地,促进种地养地结合。大力发展节水农业,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结合结构节水和农艺、生物、设施、管理等综合节水措施,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到2020年全市节水灌溉面积比例达到80%以上,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5。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建立多元化、产业化利用秸秆的收储运体系,基本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建设禽畜粪污处理设施,推广使用标准地膜。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加快推进61个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
以“百千万示范工程”为抓手,以威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任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为样板,用产业化理念精心打造19个部、省、市级现代农业特色园区,到2020年,农业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达到260亿元以上,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1000亿元。
(一)发展休闲农业
依托不同区域资源的组合特点和优势特色农产品,构建“一山、一洞、三河、六湖”(一山指太行山;一洞指崆山白云洞;三河指七里河、白马河、南水北调渠;六湖指秦王湖、岐山湖、映雪湖、野沟门水库、八一水库、马河水库)休闲农业新格局。依托旅游景区、餐饮住宿、特色种养产业等,发展集观光休闲、文化科普、体验参与、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休闲农业,构建以邢台南太行生态休闲农业带、环邢台市区现代都市农业带为主体的休闲农业空间布局。到2020年,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争取达到3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争取达到3-5个;国家级的休闲农业星级企业争取达到15家,省级的休闲农业星级企业争取达到20家,总共为35家;农家乐达到500家。
(二)做强农产品加工与流通
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聚集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构建产业集团与产业联盟。强化品牌塑造,鼓励企业加快品牌创建。积极引导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与首农集团对接,加快发展直营店、配送中心、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改善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设施与设备。把邢台市打造成全国的粮油深加工基地、果蔬深加工与物流基地、畜产品深加工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成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物流平台和面向国际市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加强招商引资,推动全市农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发展。立足各地产业优势,每县都要形成1+N个特色明显的现代农业园区。加强各种不同类型、规模不等的科技示范园、产业园建设,带动全市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重点支持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包括威县社会化服务型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任县全县域现代农业示范区、沙河市农业新业态型红石沟生态农场、临城县产业集聚型凤凰岭现代农业园区、宁晋县产业链延伸型九河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支持临西光明产业园建成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项目,支持襄湖岛现代农业园区建成都市农业示范项目。
(四)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业服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推行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服务形式。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集聚科技、资金、人才、项目等要素,把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有机结合,引导农民通过联合、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规模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开展农业品牌塑造培育、推介营销和社会宣传,提升农业增值空间。到2020年,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2%以上。
紧紧围绕农业生产的良种良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治、设施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艺设备等开展研发创新。继续加强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国内一流农业院校的合作,将南和“农业嘉年华”打造为华北顶级的农业经济综合体示范工程。围绕邢台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应用。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模式和手段,优化农技推广成效。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创新机制、规范实施和有效管理,加快构建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互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
到2020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农田水利设施基本配套,水源涵养保护能力和水资源战略储备显著提高;重点区域主要作物、畜禽良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8%。
加快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形成以市检测中心为龙头,以县级检测站为骨干,以产地和批发市场检测点为辅助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立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创建3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和15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乡镇,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编制和人员落实到位;建立健全动物疫情防控体系,完善检疫监管机制,提升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突发疫情应急管理能力。到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8%以上,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6%、4%、3%以下,全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一环、两带、三板块、多园:环市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圈;太行高速休闲观光农业带,黄河故道生态农业产业带;西部沟域经济板块,中部山前平原农牧复合板块,东部黑龙港区农牧林复合板块;分布在全市范围内的众多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精品园区。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盐碱地和中低产田改造、保护性耕作。
“菜篮子”工程。现代蔬菜产业园、优质特色果品基地、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秸秆养畜、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高产优质苜蓿示范、标准化水产健康养殖。
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种业技术创新、种子质量检测中心、新品种综合实验站、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农作物品种改良(分)中心与育种创新基地建设、畜禽良种、水产良种繁育。
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沼气工程、秸秆综合利用、农村清洁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病虫害绿色防控工程、有机肥生产试点。
农业科技支撑工程。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新型职业培育、农业信息化、农业物联网示范。
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条件建设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植保工程、动物防疫体系工程、农机监理、农业执法、农业气象服务工程。
农产品加工物流提升工程。重点支持十大类优势农产品加工、中央厨房供应体系。
“粮安工程”。实施粮食收购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完善粮食应急供应体系,保障粮食质量安全,强化粮食预警,促进粮食节约减损。
绿岭核桃乳高速生产线项目,三好新建年加工6万吨小米及杂粮生产线项目,中基核桃油加工项目,三丰豪泽食品饮料加工项目,佰裕东高效节能清洁安全小麦加工项目,河北婴泊牧业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项目,天之源畜禽屠宰加工项目,邢州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项目,光明(河北)九道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河北宏博牧业有限公司熟食加工项目,邢东环城生态水系及休闲观光农业项目,金亚天商贸公司树莓种植深加工及休闲观光项目,樱花产业园项目,汇能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日产2万立方米天然气及6万吨高效有机肥生物质气肥联产项目,任县10万亩优质小麦种业繁育生产基地,邢台经济开发区都市旅游现代农业园区,邢台森淼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河北邢台森淼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深加工综合开发项目,邢台市新合作农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邢台市供销社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以色列克拉尔有限公司立体农业项目,协鑫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60MWp农业光伏发电项目,河北协智科技有限公司农业大棚和光伏发电项目,中领航(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领航(河北)生态产业旅游观光示范园项目,上海朗阁电力任县丰垒光伏农业项目,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绿岭世外桃源休闲农业项目,河北源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农业种植加工物流项目,河北神威药业集团中药饮片加工项目,玉峰集团46万吨功能糖醇项目,华清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农业开发项目,河北以岭药业金银花种植及中药饮片加工项目,邢台三丰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邢台华阳湖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河北洁源蔬菜种植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雨养型节水调温高效蔬菜大棚光伏发电项目,河北亿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亿丰人土特产生产加工项目,河北泊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绿色蔬菜综合产业园区项目,北京今奥时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樱花园项目,颐淼诚(北京)国际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现代科技农业孵化器基地项目,香港(中国)优良食品控股有限公司食品加工项目,河北郎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菌草种植基地项目,山东鸿犇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及屠宰项目,桥西区光伏农业与现代休闲农业园项目,北京农学院沙河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凯牧业有限公司太行鸡地方品种保护项目,河北妙珍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核桃油加工,河北华泰园林有限公司核桃油加工,海生集团生态农业园休闲观光,南沟门生态经济示范区,邢台丰硕农业生态产业项目,邢台绿润农业开发中药材繁育基地项目,邢台县百汇菊花种植项目,邢台县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邢台晟龙有机菌肥和腐殖酸肥生产项目,邢台县石马山农业嘉年华项目,河北百佳高效农业生态园区,龙泉寺—西黄村生态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崔家庄坛山生态休闲项目,凤凰湖流域3万亩优质薄皮核桃示范园,河北邢台太行龙泉建设基地,丰硕农业生态观光园,邢台县休闲冷水鱼养殖项目。
抢抓信息时代发展机遇,市场牵引、开放合作、跨界创新、融合应用,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网络经济新形态,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把互联网经济打造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
促进智慧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软硬件服务的企业,力促形成新型传感器、RFID、芯片设计与制造、物联网智能终端与应用软件、物联网通信与组网技术、信息安全等智慧产业核心集群。大力实施“无线城市”、“宽带邢台”工程,推动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和云服务平台。建立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打造以大数据信息交换、共享、应用为基础的智慧城市核心架构体系。加快推进城市运行管理智慧化,推进建设高效透明智慧政府,提供便捷普惠民生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推动“智慧公交”建设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沙河市、任县、威县、清河智慧城市示范县(市)建设。
智慧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户和“光进铜退”,实现光纤网络基本覆盖城市家庭,拉动4G网络建设,加快城市公共热点区域无线局域网覆盖,热点地区实现无线宽带全覆盖。同步构建涵盖供水、供热、燃气、交通、电力等方面的智能化信息基础平台。
智慧产业发展。到2020年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指数达到85。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发展,创新并培育新型业态。到2020年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大于20%,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大于10%。
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智慧化应用。重点发展智慧化城市管理,建立城市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及建筑物数据库,构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国土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的数字化和精准化。打造城市交通管理、食药品安全管理等系统。同时开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信息惠民服务。
到2020年,市民对于生活的便捷以及生活的安全满意度达到9分以上(总计10分)。
深化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推进市、县(市、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和动态完善的人口、空间地理、信用等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基础信息资源实现各部门共享并逐步开放。丰富城市地上三维、地下空间等地理信息,建立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数据库及云平台。到2020年,五大基础库全部建设完成,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连接超过40个政府部门。
网络信息安全和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监测预警全覆盖,并定期进行信息安全评估。以“天网覆盖”工程建设为基础,不断深化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与应用,加强科技防范工作,推动“平安邢台”建设。
二、夯实电子商务发展优势
加快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不断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壮大产业规模。大力推广“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模式,加快推进特色产业专业市场建设。推动电商、网购、快递等业态向县城和重点乡镇延伸拓展,完善清河羊绒、沙河玻璃等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加快建设慧聪网任县、巨鹿、隆尧、内丘等10个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以清河电子商务创业园、南宫冀南云计算中心等为重点,加快创新创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鼓励大型制造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产品在线营销等供应链业务。
电子商务产业融合工程。支持生产制造企业建立与客户电子商务系统对接的网络制造管理系统,开展“以销定产”及“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鼓励批发零售企业建设一批网上商城、网上市场。加快社区服务、家庭配送、预约缴费、健康医疗等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支持教育、会展、广告、餐饮、娱乐等服务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
农村电子商务覆盖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鼓励发展电商直供、私人订制、社区支持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工程。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城镇、进社区,加快物流(快递)配送站、智能快件箱等设施布局。
电子商务集聚发展工程。加快综合性、专业性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建设,培育电商园区和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冀南云计算信息中心及电子商务平台,中国(清河)云计算信息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河北吉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华北电子商务产业生态集聚城,锦鼎国际广场(电子产业),阿里巴巴集团任县“宽带乡村”和农村淘宝建设项目、阿里巴巴集团内丘农村淘宝项目,河北省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邢台分公司翔翼跨境电商科技园项目,中国玻璃交易平台,中国(沙河)制造产业大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基地,移联网信集团与邢台县合作项目,邢台绿旗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
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加速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打造新常态下,我市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
(一)“互联网+”创业创新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互联网开放融合优势,建设一批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工厂、创客空间、社会实验室等众创空间。围绕众创空间等互联网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业创新要素集聚,建设互联网创新园区,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加快互联网经济发展。完善创业服务支撑,健全以骏伯众创空间等为代表的创新平台,强化与京津等地创业项目、高科技人才等的推介对接和沟通联系,促进创新资源引进,加快众创邢台建设。实施新兴产业“双创”行动计划,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到2017年,建成省级众创空间6个,2020年建成省级众创空间10个,培育扶持一批新型互联网研发机构。各县(市)根据科技资源情况和产业特点,发展一批创客空间,培育一批“双创”人才和团队。
(二)推进“互联网+”产业
推动互联网与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推进“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农业”加快发展。成立工业云产业联盟,推进工业企业研发工具、设备资源、增材制造、信息服务的开放共享,鼓励设立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为园区和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服务。积极推广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钢铁、化工、建材、纺织、食品、医药等流程制造领域,支持有条件的优势企业开展能源智能管理和安全生产智能化试点示范;在装备制造等离散制造领域,积极发展先进装备智能制造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开展网络协同设计、协同制造试点示范,提升网络化协同制造水平,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积极推广具有环境感知、实时监测、自动控制等功能的网络化环境监测系统,在粮食主产区构建天地一体的物联网监测体系,针对智能节水灌溉、精准施肥、饲料精准投放等精准化作业,每年支持一批农业种养殖大户、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展开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改造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经营网络化、信息服务便捷化,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益。加快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在产业的研发设计、柔性制造、销售渠道、战略创新、组织变革等各个环节,打造一批基于互联网场景、专业化协作,为消费者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产业链条,构建起植入“互联网+”基因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到2017年建成80个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2020年建成150个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到2017年建立2-3个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2020年培育10个具有较大规模的农业物联网应用典型。
(三)推进“互联网+”民生服务
围绕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创新,加强互联网与民生服务的融合。加强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建设,实施网上行政中心项目建设,创新政府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提升政府运行效率。落实智慧政务计划,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执照应用。大力发展线上线下新兴消费和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推进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于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到2017年,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70%;到2020年,互联网在社会服务领域全面普及,社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率达到90%。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大健康、大数据产业为重点,推动产业围绕价值增值纵向延伸、横向嫁接、跨界融合,创造更加高端高质高效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以健康医疗、健康管理、医药、食品、旅游、康体运动等产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拓展领域、整合提升、互促共进,着力构建具有邢台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健康医疗产业,推动传统医疗服务向全人全程健康服务转型。加快发展以个性化健康监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加快建立集新药研发、生物制药、中成药生产、中药材基地种苗繁育、医药流通服务、医药人才培育和医药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现代医药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健康果品种植,加快特色保健品开发,推动绿色食品系列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树立大旅游理念,以“全域化旅游、全体验旅游、全链条旅游、全天候旅游、全媒体营销、全程化服务”为路径,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打响“休闲度假之旅、健康养生之城”的城市品牌。积极发展康体运动,打造都市运动休闲圈和西部山地运动休闲圈,争建国家级运动休闲基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对现有健康产业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和重构,试点推行家庭电子医生。
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基于市场需求、比较优势和差异化原则,以舆情大数据服务、大数据农业发展、大数据文化服务、环境大数据服务、大数据医疗健康服务、大数据交通服务等为重点,培育大数据产业发展。培育大数据产业主体。着力扶持本土和已经在邢台落户的大数据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国际领军企业;优化条件,鼓励中小创新创业者进入大数据相关产业领域,大力发展中小型大数据企业;加快扶持成立大数据研究机构,促进大数据科学技术研发,抢占大数据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开拓大数据应用市场。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强化政府重大决策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据的应用基础;优先考虑在现有各类各层级产业园区,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大数据服务的运用;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提升经营绩效。健全大数据采集机制。从政府、企业、个人等多个层面加强和规范数据采集与挖掘,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围绕增强发展协调性、均衡性,统筹推动城乡、区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城乡体系,强化基础设施网络支撑,不断繁荣发展文化软实力,提升邢台发展势能。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开展以全国文明城市为引领的国家森林城市、洁净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等创建活动,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30万人以上。
(一)优化中心城区发展格局
全面优化中心城区发展格局,积极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扩大中心城区规模,着力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拉大城市框架,壮大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按照“东西拓展、重点向东,南北提升、两翼齐飞,中心带动、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着力突出向东抓好邢东新区开发建设;同时,向西抓好滨江路两侧开发建设,向北抓好龙岗片区开发建设,向南抓好七里河片区品质提升。
(二)加快建设绿色城市
加强市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坚持以水为脉、以绿为带,重点实施白马河综合整治、七里河下游与顺水河贯通和绿化品质提升、市区沿南水北调景观带建设等工程。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推广立体绿化,打造城市立体绿化景观;结合城市改造,加快实施道路交叉口街角游园建设,实施环市区绿色延伸工程;加快南水北调干渠西侧绿化和东华路城市健身休闲绿廊建设,分别形成市区东、西部重要的生态景观休闲廊道。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推广绿色建材,建筑节能强制标准执行率均须达到100%。大力倡导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按照绿道标准建设改造步行和自行车道。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
(三)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车辆拥堵、城市内涝和集中供热、供气、供水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断头路贯通、市区路网结构优化为重点,实施市区内道路提升工程和改善城市内部交通环境。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启动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畅通邢台”工程,突出抓好公共停车场建设,形成以快速大运量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邢台热电厂、城区电网扩容、中心城区污染处理管网和垃圾处理设施等重大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加快推广电动公交、电动出租,持续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应用,建设博物馆、城市规划展馆、奥林匹克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体服务设施。
(四)提升城市规划水平
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文化、绿色低碳、精明增长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全过程,规范规划程序,强化规划管控,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切实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贯彻“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城市地域、历史和文化特色,强化邢襄文化传承创新,把城市打造成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空间。
(五)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坚持“为了人而管好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法治城管建设,发挥智慧城管平台作用。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加强洁净城市建设。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宜居度。深入开展城建领域专项整治工作,推进市区小街巷综合整治等工作,有效改善市区市容市貌。
中心城市重点发展区域。邢东新区、龙岗片区、七里河新区。
海绵城市建设。实施一批城市蓄水设施、透水便道、下凹式绿地等具有海绵城市理念的工程项目。
博物馆、城市规划展馆、奥林匹克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会展中心、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文体服务设施;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地表水厂、污水厂、消防站、热力管网复线建设工程、邢台沙河热电厂供热配套工程、邢台热电厂供热配套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厂、主要街道未实现雨污分流路段改造、保障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旧城区改造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滨江路拓宽改造、钢铁路北延、龙岗大街东延、钢铁路南延、百泉大道东延、快速环线建设等城市道路建设工程;龙岗山体公园、鹿城山体公园、瀛水公园、中央生态公园等公园建设;牛尾河、小黄河、茶棚沟、围寨河等综合治理,白马河综合整治及游乐园区建设工程,顺水河蓄水工程,南和县城区水系及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七里河下游与顺水河贯通工程,牛尾河防洪蓄水缓洪区邢州湖工程等河道水系工程。
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调整完善户籍、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方面的制度政策,鼓励有稳定就业和收入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优化城镇化布局形态,做大做强中心城市,重点推进县(市)城建设扩容升级,大力培育特色小城镇,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格局。
(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制度,在自愿、分类、有序的前提下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不断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深化居住证制度改革,探索解决新进城人员临时落户问题。到2020年,力争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将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积极探索建立全民社会保险登记制度,配合全省推行社会保障一卡通。积极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实施城乡均等化就业战略,把符合条件的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公积金保障范围。
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推进机制。加快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摊机制,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加快建立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促进农民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在户籍、公共服务、就业和生活等方面的市民化。逐步健全完善我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动态监测机制。
(二)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实施县城建设攻坚行动。推进县(市)城建设扩容升级,加强产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引导,有效提高城区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统筹城乡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培育一批中小型现代城市。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积极稳妥推进县级市和县城扩容提质步伐,提高城区聚集产业、吸纳人口、统筹城乡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到2020年,沙河、宁晋、清河、威县城区常住人口达到25万以上,南宫、巨鹿、隆尧等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市)城常住人口达到15万以上,内丘、南和、任县、临城、柏乡、平乡、新河、广宗、临西等县城建成各具特色的小城市,争取实现宁晋、清河、威县撤县设市。
有重点的培育特色小城镇。建设一批产业集群型、旅游服务型、商贸物流型、现代农业型等各具特色小城镇,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城镇体系。不断完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商贸流通服务和支农服务等功能,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和区位优势,有效提升聚集人口和产业能力。规划建设生态城镇,用好山水资源,构建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环境、绿色生活;规划建设智慧城镇,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为基础,全面整合重构城镇资源与运行机制;规划建设宜居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提高舒适便利水平;规划建设创业城镇,激活创新要素,优化创业发展环境,使其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联结纽带。持续推进隆尧县莲子镇、任县邢家湾、巨鹿县西郭城等三镇融合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园区协同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发展,合力打造定位明确、功能集中、产业聚集、规模适度的,以现代食品、先进制造为鲜明特色的小城市。
更加积极有为地融入协同发展大局,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努力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切实把机遇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不断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一)实施分类指导
经济强县,重点在产业转型、做大县城、统筹城乡等方面取得突破,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成为引领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支持其他发展较快、实力较强的县挖掘发展潜力,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壮大龙头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努力成为经济强县。贫困县,推进生态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化,增强造血机能,尽快脱贫出列。传统农业大县,在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培育壮大优势农业产业体系基础上,推动农产品系列开发和精深加工,提高综合效益。紧邻市区的县,围绕中心城区发展,按照功能分区确定产业发展重点,尽快与市区融为一体。
建立有利于县域经济增比进位的体制机制。开展扩权强县、扩权强镇改革,增强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能力,深入推进威县综合配套和专项改革试点示范,鼓励基层大胆创造,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按照不同的发展基础、基本条件和功能定位,依据经济规模、投资规模、产业发展、科技进步、县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劳动就业、财政税收、居民收入、生态环境、党的建设、群众满意度等,综合考核县域发展情况,实行县域发展排名通报制度,并与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用直接挂钩,激励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按照传统产业绿色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每个县集中支持一个主业突出、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集群,形成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增强县域产业集群的综合竞争力。着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增比进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50%以上的县(市、区)生产总值超过百亿元,15个以上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综合抓手,与脱贫攻坚、现代农业发展、山区综合开发、乡村旅游业发展统筹推进,以实施“四美五改?美丽乡村”行动为载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一)统筹协调推进三类村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村庄发展定位定级,按照保留村、中心村、撤并村实施分类指导和建设。
对保留村,一村一策,就地改造。按照“修旧为主、建新为辅、保留乡村风情、改造提升品位”的要求,保留现有的道路、村庄肌理,延续现有文脉,塑造“一县一特”、“一乡一品”的民居建筑风格。对中心村,增减挂钩、联村并建。引导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统建共享,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对撤并村,整合资源、有序整治。对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影响自然生态保护和生态功能增强的村,实行生态移民;对空心率超过50%、剩余户数少于100户的空心村,实施搬迁整治,开发有市场价值的空心村,用于养老或休闲度假;对纳入城市规划的村,结合新型城镇化进行改造建设,一部分改成城市社区,一部分建成城中的美丽乡村。
(二)建设四美乡村
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全面推进农村改房、改水、改厕、改路、改厨“五改”,实施十二个专项行动,到2020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具备条件的农村全部建成“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坚持建管并重,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进晋档升级,大力“经营”美丽,确保长久美丽。
环境美。有序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精心设计建设体现地域特色、注重美观实用、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的新民居。扎实办好“三清一拆”、“三水共治”、厕所改造、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等实事,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服务网络、农村邮政设施、快递服务设施和宽带网络建设,增加农村商品零售、餐饮及其他生活服务网点,形成方便快捷的“居民生活圈”。
产业美。结合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大力推进特色富民产业发展,打造产业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依托资源优势、产业基础,集中打造一批旅游专业村、特色种养专业村、特色工贸和家庭手工业专业村、电商专业村等产业支撑明显的经济强村。
精神美。坚持科学统筹,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农村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做到综合利用、共建共享。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具有邢襄文化特色的农村文明新风尚。完善乡村治理新机制,重点建立办事服务站和群众工作站两个平台,让群众好办事,好说事。
生态美。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全过程,把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放在关键位置,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以广大农村为载体开展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突出抓好村庄绿化、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乡村生态治理任务,凸显乡村气息和原生态的生态美。
(三)强化政策支持
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市、县级美丽乡村投融资平台,利用政策性银行长期低息贷款融资。用好民居改造政策,统筹使用易地扶贫搬迁、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和节能建筑改造政策,加大民居改造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健全完善股份合作制,推行“六位一体”经营模式,支持村村组建法人合作社和股份合作体,实现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自然人变法人。加大“四新”(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样式)推广力度,对按照村庄规划、民居样式、实施“四新”改造的户,列入联村并建或整村新建中心村示范点给予奖补。强化驻村帮扶,每年开展机关干部选派工作组进村入户帮扶活动。积极竞争申报省级美丽乡村,争取政策和资金的优先支持。
民居改造,安全饮水,污水治理,街道硬化,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清洁能源利用、“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村庄绿化,特色富民产业,电商平台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基层组织建设。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
(一)构建城乡统一要素市场
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为前提,进一步优化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明显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化改革,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县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
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实施城乡统筹的就业政策,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的制度,引导和鼓励人力资源服务向农村延伸。发展农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场,建立健全有利于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先进农业技术推广的激励和利益分享机制。以大型企业为依托,培育扶持一批农村劳动力骨干培训基地,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实行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补贴制度,打造劳务品牌。
创新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增设网点,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及服务体系,扩大涉农保险范围和覆盖面,探索开发特色农业保险,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引导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推动城乡要素互动融合。
(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施全域规划。加强城镇规划与周边乡村规划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空间布局等方面的衔接协调。科学编制县(市)城乡总体规划、村镇体系规划,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推动县(市)“多规合一”,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适时启动空间规划编制,实现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基础设施连接,实施道路畅通工程,推进城乡客运网络一体化和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和农村电网改造,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共享。加快推进村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地采取村收村处理、村收镇处理及“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到2020年90%以上的村实现垃圾有效处理。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乡镇、村(社区)便民和社会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动县、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向县以下延伸,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三)做好城乡统筹试点示范
选择1-2县(市)开展试点,推动经济实力强、社会基础好的试点地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科学编制试点方案,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分类指导和监督考核,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探寻规律、积累经验。
强化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基础设施运行一体化发展,打造功能配套、管理科学和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坚持交通先行理念,坚持大交通支撑大物流,拓展通道、完善网络、构筑枢纽,到2020年规划期末,实现与京津地区、与省内其他地区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重点农村公路的全面对接,加快铁路、机场和内陆港、客货运场站建设,形成“布局完善、方式协调、衔接顺畅、运行高效、生态环保、安全舒适”的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
(一)加快发展轨道交通
完成邢和铁路建设,构建“三纵一横”铁路网格局,加快贯通南北、连接东西、快速安全、内外畅通的公铁联运系统建设。利用好“轨道上的京津冀”带来的机遇,谋划推进邯(邢)黄铁路复线、邢和铁路复线、邢济城际铁路、邢衡城际铁路、石邢邯城际铁路,积极争取京九客专向我市腹地延伸并设站。谋划邯(邢)黄、邢和铁路支线工程,连通宁晋、威县等县(市)。谋划实施一批铁路专用线项目,连通大型物流园区和重点企业。
(二)优化公路网建设
重点抓好建设太行山高速邢台段,向北经平赞高速、西柏坡高速等多条段高速,与北京高速路网相接;谋划宁常高速公路,向北经衡昔高速支线等高速与京港澳高速在清苑县相接,南经邯郸市与河南高速公路网对接;抓好以国省干线公路为主体线路的路网建设,谋划县乡主干道项目。不断完善市域交通网络,加快实施107国道东庞路口至沙河东环段改造项目,百泉大道东延至南和,龙岗大街东延至任县,永安路、长安路南延至沙河等新的连接线建设;谋划实施新环城公路建设工程,实现各快速路之间的环状连接和互通,提升“五星”道路与市区主干道的联通能力。打通县域路网微循环,继续推进“村村通”公交线路,开通旅游公交专线。到2020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650公里,高速公路直达周边地市;实现县县有国道,通一级公路;重要乡镇(含园区)通省道;高等级公路比重大幅提高,其中一级公路增加500公里,达到800公里以上;“一城五星”道路形成放射加环路的格局,主城区、卫星城相互之间实现多通道快速联通,邢东新区路网布局提升优化;有轨电车示范线投入运营,公共交通结构得到优化。
(三)推动航空运输发展
加快推进邢台机场建设,完成邢台机场军民合用改扩建项目。尽快实现邢台机场民航复航,填补我市空中运输空白,规划开辟包括京津在内的近20条航线;完成威县、柏乡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
铁路。建设邢和铁路,谋划推进邯(邢)黄铁路复线、邢和铁路复线、邢济城际铁路、邢衡城际铁路、石邢邯城际铁路工程,谋划邯(邢)黄、邢和铁路支线工程。
高速公路。建设太行山高速公路邢台段,谋划推进宁常高速公路。
一般国省干线。G308文登至石家庄公路南宫至石邢界段,G308文登至石家庄公路冀鲁
界至南宫段,G340东营至子长公路(原邢清公路)邢台市至广宗县城段,G340东营至子长公路(原邢清公路)广宗县城至清河县城段,G340东营至子长公路(原省道邢左线)邢台西环至大西庄段,省道石家庄至观台公路(原石邢线)邢石界至邢昔线段,G107北京至香港公路东庞路口至沙河东环段,G339滨州港至榆林公路(原郑昔线)邢衡界至石邢界段,S338景县至邢台公路(原省道邢德公路)邢台市至南便村段,邢台市外环公路G107绕城段,邢台市外环公路G340绕城段,邢台市外环公路S342绕城段,G234兴隆至阳江公路(原省道平涉线)邢台段,G107北京至香港公路内丘县城绕城段,G515定州至浚县公路(原省道邢临线)南和县城至邢邯界段,S327南郝公路东尹村至溶洞段,S341德州至昔阳公路(原省道隆昔线)隆尧县城至内丘互通段,S243邢台至界城公路纬三路至南石线段,S342建国至昔阳公路(原县道杨官线)南宫段,G514齐河至邯郸公路(原省道邯临线)邢台段,S242石家庄至观台公路邢峰线至邢邯界段,G106北京至广州公路南宫、威县绕城段。
航空。邢台机场改造工程项目,威县、柏乡县、平乡县、邢台县、巨鹿县通用机场项目。
全面落实节约、清洁、安全战略方针,筑牢能源安全底线、严格生态环保红线、突出节约提效主线“三线”思维,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构建安全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将我市打造成为京津冀地区清洁能源供应保障基地重要节点城市。
(一)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完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整体统一规划,构建布局合理、支撑力强、高效智能的能源输配体系,通过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提高能源资源输入能力,建设标准化、政策一体化的新能源消纳利用设施,全面增强我市能源配送、消纳能力。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为重点,加快电动车充电桩(站)建设,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推广应用,推进能源供需设施智能化、集成化和互联互通,逐步夯实能源互联网物理、技术基础。
(二)优化能源供应结构
电力。合理布局建设清洁高效、大容量燃煤机组,加快邢台(南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2016年投入运营;推进冀南热电联产、滏阳热电联产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煤电节能升级和超低排放改造。进一步优化骨干电网结构,提高城市配网互联和供电能力,逐步形成以500千伏为电源网架,以220千伏为输电网架,按行政区划形成220千伏分区供电,各分区之间具有良好联络的城市电网结构。
天然气。加快实施中油金通(南宫至沙河)管道天然气建设工程,推进京石邯输气管道复线、邯郸至沧州渤海新区等管道天然气建设前期工作;推进邢台县、南宫市LNG储气库项目建设,确保气源供应和供气安全。突出抓好热气源和管网建设,推动集中供热工程,全力推进“气化邢台”。到2020年县城以上城镇居民生活燃气普及率达到90%、全部实现集中供热和清洁能源供热。
煤炭。要通过发展安全高效煤矿,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严格控制煤炭质量,提高煤炭洗选比例,原煤入洗率达到90%以上。同时有序开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液体燃料和煤基多联产研发示范,稳步推进产业化发展。
新能源。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加快发展沼气、秸秆发电和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等新能源项目。加快发展太阳能发电,有序推进光伏基地建设,同步做好就地消纳利用和集中送出通道建设。大力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以城市、工业园区等能源消费中心为重点,大力推进屋顶光伏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到2020年全市分布式电源接入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其中屋顶小型光伏发电1.2万千瓦。
邢台(南和)热电联产,冀南热电联产,滏阳热电联产,电动车充电桩(站)建设工程,中油金通(南宫至沙河)管道天然气建设工程,中石油邢东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京石邯输气管道复线、邯郸至沧州渤海新区等管道天然气建设前期工作,邢台县、南宫市LNG储气库项目,全市集中供热工程。
110千伏高压配电网。规划新建邢台县良舍等32座110千伏变电站,扩建17座110千伏变电站,改造变电站16座,增加容量3976MVA;改造变电站16座,涉及变压器16台,新增变电容量404.5MVA,投资21.23亿元。
35千伏电网。新建35KV变电站13座,新增变压器31台,新增变电容量361.6MVA;扩建35KV变电站4座,新增主变压器5台,新增变电容量66.3MVA;新建线路218公里,投资3.87亿元。
10千伏电网。新增配变7548台,新增容量1189MVA;改造配变5300台,净增容量523MVA;新建10kV线路3574km,投资32.43亿元。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洪减灾能力,优化水生态环境。实施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和邢台市现代生态水网规划,全面优化河系布局,完善河河、河库、库库连通,进一步提升供水能力。
(一)完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
利用国家、省以及地方自筹资金,以新建青山大型水库,白马河、泜河、大沙河等河道治理工程,白马河市区段右岸堤防按百年一遇设防等城市防洪工程,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滞洪区工程与安全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大防洪工程治理力度,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全面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在邢东新区、塌陷区等谋划一批平原水库。
(二)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
积极建设宁晋盐化工园区供水工程和南水北调生态补水联通工程,充分发挥南水北调工程效益。配合省实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多渠道引水,积极谋划建设一批调蓄工程。
(三)建立农田水利基础保障体系
以节水压采为目标,以地下水超采最严重的黑龙港流域为重点,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灌区建设,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继续加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力度,消除水闸安全隐患,实现正常运用;以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为龙头,带动全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稳步推进灌区建设,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新技术。
(四)建立水生态环境保障体系
大力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按照国家和省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要求,使全市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得到有效治理。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宁晋泊、大陆泽蓄滞洪区建设工程,大沙河—南澧河治理工程,牛尾河治理工程,青山大型水库新建工程,临城县应急水源工程,邢台县应急水源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邢台段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引黄入冀补淀灌区,位山引黄入冀灌区,尖冢灌区,水库移民保障工程,水系连通工程,南和县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巨鹿县河湖水系连通工程,生态河流建设工程,渠道防渗工程。
积极落实“宽带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宽带邢台”建设,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和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智能化水平,建成泛在、高速、融合、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和无线局域网(WiFi)建设,市区建成区免费WiFi全覆盖。科学配置频谱资源,加强无线电台站管理,维护安全有序的电波秩序。加快互联网基础网络向下一代演进,积极推动光纤入户工程建设。到2020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85%,力争城市、农村宽带用户平均接入能力达到100Mbps和12Mbps。
不断强化我市信息安全建设,完善安全保障体制,深入推进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通报处理工作体系,建设政府网站运行监测平台,提高对网络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我市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电视会议等应急系统建设,完善电力、交通等专用信息网络应急系统。不断加强网络对抗力量和执法能力建设,着力推动网络空间力量建设。
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资源强市的转变。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先进思想文化引领,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发挥好党的各级组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强化广大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认同。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积极弘扬传承邢台优秀历史文化,有计划地编写一批具有邢台特点和时代特色的地方志书。深入开展“善行河北?德润邢襄”等道德主题实践活动,着力打造“好人之城”、“诚信之都”。实施“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工程,开展“网聚邢台正能量活动”,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二)推进文明城市创建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动文明城市、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志愿服务经常化。积极拓展道德模范实践和宣传教育活动,推动诚信建设法制化。进一步理顺城市公共文明管理体制,加大对公共文明管理的投入力度。重点解决好公共配套设施不健全、市容市貌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健全城市公共管理法律体系,坚持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日常测评和结果定期公布机制,推进城市公共文明管理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将文化融入生态、融入产业,提高我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一)大力发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有效引导社会资金,补齐市县两级文化建设硬件短板,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现代传媒建设和提升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精品工程和文艺人才培养工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建立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打造“15分钟文化服务圈”。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一县(市、区)两馆(图书馆、文化馆),一乡(街道)一站(综合文化站),一村(社区)一室”建设。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戏曲下乡、电影放映等文化服务。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和队伍建设,夯实文化事业发展基础。不断提升档案与地方志工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发展的能力,扎实推进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室)和方志馆建设。到“十三五”末,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全部建成面积达标、符合规范的档案新馆,全市各级党政机关档案室基本完成馆(室)藏档案数字化,方志馆投入使用。
(二)开展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
开展文化精品创作活动。充分挖掘邢台历史和人文资源,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邢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力争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文华奖”。大力弘扬区域特色的县市文化艺术活动、百场文化惠民活动以及以邢台书画院为代表的书画艺术活动,逐步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艺术活动品牌。进一步扩大邢台历史文化、书画艺术文化、七夕爱情文化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农村以乡镇为重点,城市以社区为重点,组织专业文艺人才深入基层“种文化结对子”,不断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事业。
(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争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强地下文物考古发掘和成果研究。建成邢台市博物馆,积极推进郭守敬纪念馆、董振堂陈列馆等文博单位提升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力争建成重要旅游景点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抗大纪念馆、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义和团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加大普彤塔寺保护力度,深入挖掘佛教历史文化,力争建成全国闻名的“华夏释源”。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深入挖掘整理地域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展示)场所建设。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在继续推动文化与工业融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我市文化与科技、传统工艺、旅游、传统村落的融合发展道路,重点打造电子商务产业集群、邢白瓷文化产业集群、宁晋工笔画产业集群、扁鹊文化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传统村落文化产业集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邢台历史文化精髓,进一步扩大邢台郭守敬历史文化、七夕爱情文化、汉牡丹文化等文化品牌建设,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艺术产业集群。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我市文化产业。到“十三五”末,力争建成省级文化产业园7个,省级文化产业基地20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落实国家关于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文化产业的有关规定,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工程。现代传媒建设和提升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精品工程和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发展社区文化、乡镇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各类群众文化事业。
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考古周转库房,加强对流散文物的征集工作;邢台博物馆建设,郭守敬纪念馆、董振堂陈列馆等文博单位提升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抗大纪念馆、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司令部、义和团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
围绕打造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着力解决环境污染突出问题,着力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邢台永续发展。
坚定不移地落实国家、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我市实施方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总量削减与浓度控制相结合、污染物协同治理与联防联控相结合,确保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为我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导向,采取综合防治和全面控制措施,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污。加强钢铁、水泥、电力、玻璃、焦化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快脱硫、脱硝和除尘改造。推进面源、移动源综合管理,实施道路车辆污染综合整治、露天矿山污染整治、焦化行业污染防治等三大专项行动。严格排放标准,采取浓度和总量双控制。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实行限期整改和停产治理。加强区域间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完善区域环境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机制。到2020年,PM2.5浓度比2013年下降50%。
强化燃煤锅炉淘汰和升级改造。邢台市区及各县(市)建成区禁止新建燃煤锅炉,其他地区不得新建10蒸吨/时及以下的燃煤锅炉。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改造和集中供热替代,加快市区建成区35蒸吨/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进程。积极推广大型煤粉高效锅炉、“微煤雾化”锅炉及其他高效节能环保锅炉,提高燃煤锅炉能源利用效率。
围绕压减燃煤,实施减煤削存量工程,压减企业用煤、减少生活燃煤、严把煤炭质量,切实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强化燃煤治理,强力推行集中供热和余热利用,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和洁净型煤替代。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气化邢台”建设步伐,积极普及使用天然气,推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到2020年,散烧洁净煤使用率达到90%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达到1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以上。
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推行能耗总量和强度、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浓度双重控制,严格实施项目能评和环评制度,提高能耗、污染物排放标准,着力构建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以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确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任务。
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和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煤电升级改造计划,推进精细化管理,燃煤发电机组全部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深入推广绿色建筑,到2020年全市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达到50%以上。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围绕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强力淘汰“黄标车”,实施车辆限行,优化城市交通,提高新能源公交车比例。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强化碳排放控制,加快推进低碳城镇化,推进“智慧环保”建设,建设低碳产业园区、低碳社区、低碳公共机构。
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城市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工程,电力、钢铁、水泥、玻璃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工程,面源污染、移动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大气防治气象保障工程等。
能源清洁化重点工程。燃煤锅炉淘汰工程,燃煤锅炉节能改造提升工程,分散小型燃煤锅炉等散烧治理工程,煤炭清洁利用工程,天然气管网建设工程。
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升级改造工程,燃煤发电机组节能减排改造工程,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排工程,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领域重点节能工程。
统筹自然生态各要素,加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扩大和优化生态空间,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全面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扩大治理范围,通过“节、引、蓄、调、管”等综合措施,到2020年累计压采地下水达到省要求,基本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与管理,制定行政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确保全市饮用水水源稳定达标。加强工业水循环利用。推进矿井水综合利用,加强洗煤废水循环利用。抓好钢铁、纺织印染、造纸、化工、制革等高耗水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回用。促进再生水利用,到2020年,市区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以上。
持续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对主要河流沿线排污口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格环境准入。明确区域环境准入条件,细化功能分区,实行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实行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对已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实施水污染物削减方案,加快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到2020年,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地表水国控、省控劣Ⅴ类水质断面减少15%以上。
突出重点行业,开展涉水企业整治。重点实施三个一批:关停取缔一批。对于列入国家产业政策淘汰类的项目发现一批取缔一批;对污染重、治理投资大、利润难以抵消运行费用的工业企业,建议转产或关停;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或经过治理仍不达标的企业,一律停止生产。搬迁入园一批。对现有化工、电镀、造纸、印染、制革(皮毛)等涉水工业企业制定搬迁入园计划,有条件的要迁入同类别工业园区。提升达标一批。所有直排入河的企业废水,要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对进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企业废水,要执行行业标准,同时要满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要求。
突出重点区域绿化。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依托,大力推进绿色邢台攻坚工程,着力建设大型国家公园、生态林场、骨干生态防护林体系和绿美廊道,扎实推进生态沟治理,实施核桃沟建设、太行山荒山荒地造林、农田林网、道路绿化和环城环村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充分利用邢台县、沙河市、内丘县和临城县浅山丘陵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部位,大力发展优质核桃,建设优质核桃产业带。利用浅山丘陵区荒山荒岗,加强生态林建设,在西部山区加强飞播造林。实施封山育林,加快植被修复。沿西沙河流域、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两侧,打造梨、桃、苹果等优质特色经济林基地。大力推进农田林网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生产。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街道绿化、庭院绿化、进村路绿化和环村林建设为重点,加强村庄绿化。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建设自然保护区。完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一步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和县城绿地率分别达到39%、37%。
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和社会造林。推进义务植树基地化、制度化、经常化。加快宜林荒山、荒地、荒滩经营权流转,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和广大农民承包造林,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的国土绿化新格局。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抓好低质低效林改造和森林抚育改造。到2020年,全市森林面积增加到56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森林蓄积量达到900万立方米。
加强土壤治理。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开展“净土”行动,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大中城市污染场地、污灌区、重污染工矿企业、集中污染治理设施周边为重点,加强土壤治理和修复。强化农田生态保护,加大退化、损毁农田改良和修复力度,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建设高标准农田。
加大山体修复力度。围绕优化山区生态环境,以保护为主、集约开发为辅,加强山体修复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治理模式,推进责任人灭失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强矿山环保达标整治。加快开采加工园区建设和资源整合工作,推进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推进集中开采区建设。以水源涵养区为重点,强化水土流失治理,优化配置工程、植物和耕作措施,严格水土保持监管,科学防治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构建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到2020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平方公里,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
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再生水利用、污泥处置设施建设工程,垃圾中转站、压缩站和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工程,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水源地保护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试点工程。
实施八大造林工程。①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区造林工程。规划“十三五”期间完成造林46.33万亩,其中经济林35.33万亩,生态林11万亩。②容器苗生态造林工程。在浅山丘陵区土层较薄、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荒山荒岗,推广“郝景香造林法”,营造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林。规划到2020年完成容器苗造林等生态林32万亩,植树352万株。③飞播封山绿化工程。在西部山区坡度较大、地势较陡的地块,实施飞机播种造林。对营造的生态林和飞播造林以及偏远山场等生态脆弱区,通过建立固定碑牌、设置围栏和明显界桩以及加强看护等措施,实施封山育林,加快植被恢复进程。到2020年实施飞播造林21万亩,封山育林40万亩。④优质果树基地建设工程。在西部山区立地条件相对较好的荒山荒地,大力发展以核桃种植为主的经济林。在平原区结合群众意愿,大力发展梨、桃、苹果等优质特色经济林基地。到2020年规划经济林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⑤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在平原区,以乡村道路、田间路以及河渠为框架,按照一路两沟四行树,林网网格面积不大于400亩,大力推进农田林网建设。规划每年新增农田林网控制面积40万亩以上,到2020年道路、河渠绿化率达到80%以上,林网控制率达到75%以上。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造林工程。在地下水超采严重且无地表水替代的小麦种植区,改种生态树种。规划到2020年完成造林面积4万亩。⑦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工程。按照全省统一安排,积极谋划和推进国家和省储备林基地建设,谋划到2020年造林25.7万亩。⑧美丽乡村绿化工程。按照省、市安排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以街道绿化、庭院绿化、进村路绿化和环村林建设为重点,努力多栽树、栽好树,打造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美丽乡村。
完善三大森林保护体系。森林防火保护体系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保护体系建设、林业执法保护体系建设。
城市绿化项目。绿蜻蜓翡翠走廊、百泉公园、七里河运动公园、大陆泽国家湿地公园。
养山工程。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工程,山区森林资源保护工程,邢台市桥西区石灰岩矿区、沙河市北掌~西冯一带石灰岩矿区南区、沙河市西冯灰岩矿区北区、临城县870库石灰岩矿区灰岩矿、临城县崆山石灰矿区、临城县贾村灰岩矿区、临城县祁村灰岩矿区、临城县岗西超贫磁铁矿区、邢台县南石门镇崔路石灰岩矿区、邢台县会宁镇董家沟石灰岩矿区、邢台县太子井乡石灰岩矿区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邢台市白云岩矿保护与开发利用。
按照绿色化理念优化发展模式,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重点产业、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循环化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实现产业和生态共赢。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域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禁止发展高耗水产业,加快淘汰压减高耗水产业产能,万元GDP用水量比2015年降低28.4%。大力倡导生活节水,推广节水器具,推进中水回收和雨水收集,持续增加再生水利用量。用足用好引黄引江等客水资源,促进再生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
统筹优化土地开发利用格局和结构,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全面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政策措施。盘活低效存量土地,加大闲置土地处理力度,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单位面积产出水平。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突出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煤炭等五大行业,聚焦低品位余热、粉煤灰、煤矸石、建筑垃圾、尾矿、农林废弃物、生活垃圾、电子废弃物、废弃橡胶、废旧纺织品等10种废弃资源,实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8大工程。按照绿色化的理念优化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改造、产业循环式组合,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加强废旧物品和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管理,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发展再制造业和再生利用产品。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力争实现50%以上的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
运用产业化的办法抓生态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推进造林绿化、矿山生态恢复、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等生态建设项目产业化。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环保服务业。把握生态保护与适度开发的平衡点,依托生态优势发展林业经济、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产业,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生活垃圾(含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城市矿产”基地建设工程、再制造产业培育工程、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工程、低品位余热回收暖民工程、焦炉煤气高值化利用工程、农林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工程、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程。
任县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项目、河北瑞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四万吨高性能木塑复合新材料生产项目。
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健全产业、土地、环境等配套政策,引导、规范和约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为,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强化规划和战略环评,完善政策,推动市及各县(市)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推动优化开发区域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发展,推动重点开发区域提高产业和人口聚集度,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激励性补偿,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强化对禁止开发区域的保护。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严格资源环境生态保护,设定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预测预警制度,保障自然资本保值增值。
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完善用能权、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办法,健全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地方标准,实施能效和排污强度“领跑者”制度,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落实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实时在线环境监控系统建设,构建和完善全市域、全要素、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络,严格环保执法,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资源领域违法犯罪。
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流域上下游之间实施多元化补偿。探索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对水流、森林、矿产、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完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政策,激励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严格生态文明责任追究,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牢固树立全方位开放、区域协同开放的理念,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大力“引进来”,积极“走出去”,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以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为着力点,立足京津冀区域整体功能定位和我市“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
积极适应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要求,综合考虑交通路网、资源保障、环境承载等因素,着力提高承接的精准性,分级分类推进一批产业园区建设。突出规划建设邢东新区,打造全市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战略发展平台。与京津共建协同发展产业园区,积极推进“威县·顺义产业园”、“沙河·房山产业园”、“开发区·通州产业园”建设,各县(市、区)加强与京津相关区(县)对接,争取分别与京津共建1个产业园区,利用京津品牌优势开展联合招商,争取央企和国内行业领军企业率先入驻,吸引相关产业和协作企业聚集发展。抓好市开发区及河北滏阳、邢台县旭阳、清河、沙河等22家省级经济开发区,邢台县龙冈等市级开发区,会宁等3家省级物流综合聚集区,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大幅提升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能力。推进“微中心”建设,按照生态环境更优、商务成本更低、生活品质更高的目标,依托主要交通轴线,鼓励和支持一批县(市)城高标准建设定位明确、功能集中、规模适度、专业化发展的“微中心”,积极争取好邢东新区列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微中心”。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集中承接与分散承接相结合,明确承接重点、次序、方式和区域,不断创新承接方式,优化承接环境。把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与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错位发展,打造我市经济发展新优势。重点承接各类产业转移,推动商务、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功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向“一城五星”转移。积极承接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和培训机构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重点向市区布局。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研发功能向资源要素相对集中的邢东新区转移。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型企业、制造业零部件配套加工企业,引导其向我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交通沿线重点产业园区转移。有序承接区域性物流基地等部分第三产业,特别是对严禁在北京设立的信息中心、后台呼叫中心、数据中心等机构,重点由商贸物流业发展势头较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园区承接,并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品牌营销等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着眼于为京津提供生态环境支撑,树立“保障京津、借力京津”的理念,按照“统筹谋划、严格标准、重点突破、联防联控”的原则,划定和严守生态红线,建立区域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合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整治、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湿地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在“一城五星”范围内,划定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空间,构筑“三园八廊”生态网络;以南水北调和京广高铁为轴线,分层次布局一二类工业。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机制,对区域内排污企业实行一体化台账式管理;携手京津开展污染防治技术联合攻关,持续推进科学治霾、精准治污。配合设立生态环境保护基金,推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共建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
坚持协同发展交通先行,着眼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空间布局,适应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产业升级转移需要,全面推动重大交通一体化项目建设。加快“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步伐,着力构建统一开放的运输市场,提升一体化运输服务管理水平。不断优化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有效提高生产供应能力建设。配合实施京津冀电力和油气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构建布局合理、支撑力强、高效智能的能源输配体系。加快骨干电网和配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全面提升我市电力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复合型、多功能水利网络。加快推进和加强“宽带邢台”和信息安全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良好的信息网络支撑服务。
以产城融合发展为路径,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实施“统分结合”的管理体制,高起点规划、科学化运营、成片式开发、板块化建设、市场化运作,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准的邢东新区,打造成邢台市的战略主平台、主引擎和新中心。
到2020年,邢东新区实现跨越发展,生产总值达到380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全部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以上。邢东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分别达到15%、20%,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新区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产城融合加快发展,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成转型升级及产城融合示范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新能源产业基地和新兴业态孵化基地。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理念,合理布局城市产业,推动经济总量扩张、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重点发展“三新两特”:“三新”即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两特”即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及信息服务,金融及会展等现代服务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以智能制造设备、通用航空装备、无人驾驶飞机、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为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规模;改造提升和发展壮大以大型工程机械、深井钻机等为重点的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依托电子信息、计算机、新材料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综合应用于传统装备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建设全省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市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及太阳能应用,加快开发地热能,不断提高新能源消费比例,扩张新能源产业发展规模,建设全省新能源产业基地。支持晶龙等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带动力。新能源汽车产业,突出发展纯电动汽车、大功率动力电池、充电装备、电控系统等,带动邢台汽车工业振兴崛起。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培育发展环境监测装备、烟气治理装备、污水处理设备、大宗固废利用、城市矿产和再制造产业,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
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及信息服务业。依托邯(邢)黄铁路加快邢台南站铁路货场建设,推进铁路场站综合开发,建设大型铁路物流园区;依托邢台海关和内陆港,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升大宗散货物流运输功能。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应用,建设一批商贸物流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化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区域交通运输信息互联互通。助推特色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和文化产品的信息化、标准化、规模化运营和发展。承接京津金融机构、电子银行、数据中心、呼叫中心等劳动力密集的后台服务功能。重点培育市开发区众联科技等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创建河北省服务外包基地;依托好望角物流园,全力打造以总部经济、研发孵化、现代信息服务及服务外包和产业促进服务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基地。
金融及会展业。积极争取将京津金融创新政策向邢东新区延伸,争取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京津冀地方性银行在邢东新区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在邢东新区设立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创投基金。推进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邢东新区成立民营银行。积极发展期货、资本管理、金融租赁、金融公司、财务公司等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在邢东新区举办产业展会、科技展会、销售展会、品牌展会,大力发展会展业。
按照绿色隔离、组团发展、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布局原则,规划形成“一核、两园、四廊、五区”空间结构。“一核”是指高铁片区;“两园”是指中央生态公园和邢东生态公园;“四廊”是指京广高铁、东环城公路、七里河和牛尾河四条生态廊道;“五区”是指邢台经济开发区、任县产城区、南和产城区、现代物流园区及上东片区五个功能组团。
高铁片区、上东片区为邢东新区直管区,规划面积约58平方公里;邢台经济开发区、南和产城区、任县产城区、物流园区为邢东新区统筹发展区。起步区位于高铁片区,规划控制范围约6.45平方公里。
高铁片区。依托高铁站及中央生态公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生态办公和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新的城市中央商务区(CBD),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产业。
邢台经济开发区。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打造现代产业示范区和聚集区、高新技术孵化区、高品质生态宜居新城。重点发展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任县产城区。邢台中心城市商务副中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的产城融合区。
南和产城区。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及现代农业为主的产城融合区。
现代物流园区。依托邢黄铁路引线,结合铁路货场,打造板块完整的内陆无水港区,主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上东片区。包括桥东区豫让桥办事处商住区和上东休闲生态园等。依托中央生态公园,打造现代生态办公和休闲生态示范区。
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对整个规划区的管理实行“一区多园,统分结合”的模式,“统”即统一规划建设、统一政策规定、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对外宣传推介;“分”即对于邢东新区直管区之外的统筹发展区,合理划分开发建设管理职责,科学划分责任主体事权财权,各负其责,协同互补。对整个规划区的开发实行“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多园投入”的模式,成立邢东新区管理机构,负责行政、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组建邢东新区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新区直管区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大型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土地一级开发、房地产开发、投融资等资本运作;吸纳国内外资本、企业以及专业机构,参与邢东新区建设、招商、管理和投资运营。
创新邢东新区政策支撑。支持邢东新区先行先试,把国家及省有关改革试点优先放在邢东新区,支持邢东新区建设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将邢东新区纳入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微中心”;把邢东新区确定为综合管廊示范点、水弹性新区试点、转型升级示范区、大气污染治理试点、塌陷区综合利用示范点。争取邢东新区享受省级行政审批权限,最大限度的为新区发展松绑。争取邢东新区列为国家级土地改革试点,保障新区发展的空间支撑。支持邢东新区金融创新,建立邢东新区投融资平台,为新区开发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在新区设立创新创业投融资机构,支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企业发展。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积极统筹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积极探索“走出去”路径,全面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和对外合作交流步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全力拓展开放发展新空间。
培育开放特殊功能区。借鉴推广上海自贸区试点经验,积极对接天津自贸区,复制推广国内自贸试验区在投资管理、贸易便利化、服务业开放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创新制度经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保税仓库或出口监管仓库等保税监管场所。充分运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的制度平台优势,创新贸易模式,发展大宗商品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谋划争取以邢台为始发站的冀新欧班列,强化“一带一路”国际物流通道节点作用,加快“无水港”建设。建设国别(地区)产业园,采取差异化招商策略,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精心谋划在空间布局、产业特色及生活配套设施等方面符合外商投资意向和偏好的国别特色产业园区。
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品牌化、国际化、市场化为方向,不断优化整合提升各类经贸活动,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充分利用我市会展发展优势和机遇,以太行山文化节、清河羊绒节等会展品牌为依托,提高会展招商效率。重点培育1个国家级、国际性经贸展会。
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转移谋划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和协作配套项目,锁定目标区域、目标产业和目标企业,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和命中率。重点加强我市在先进装备制造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钢铁、煤盐化工、建材、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以及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会展、旅游和商贸等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合作。
拓宽利用外资领域。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制造业开放,进一步放开对一般制造业的股比限制,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理念。积极落实我省“引智五大计划”,促进引资与引智相结合。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我市企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发行境外债券等融资途径,拓宽间接利用外资渠道,进一步优化外债结构,提高外资利用效率。
推动外贸结构调整。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扶持力度,加快形成特色鲜明和竞争力强的出口产业集群。积极加强外贸基地建设,实施外贸基地出口倍增行动计划,鼓励和引导我市优势产业集群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大力培育出口品牌。积极推动出口品牌培育计划,重点支持与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优质出口企业。建立出口品牌评价、推广和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出口认证和宣传推广,提高我市优质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支持发展新型贸易方式。积极鼓励企业借助第三方和自建平台,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口岸功能,建成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三流合一”的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不断优化口岸合作,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加强对有出口订单企业融资支持,强化贸易摩擦和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全面完善贸易摩擦应对联动机制,增强企业应对意识和能力。
积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以优势产能国际合作为重点,鼓励我市优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在境外建立长期稳定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和生产制造基地。开展钢铁、水泥、纺织服装、煤化工、玻璃及装备制造等优势领域产能合作,实现由产品输出向产业输出转变。创新合作模式,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参与境外产业集聚区、经贸合作区、经济特区等合作园区建设,培育一批重大境外生产基地项目、资源开发基地项目和境外工业园项目。“十三五”时期,对外投资年均增长15%,境外建设钢铁产能100万吨、水泥产能100万吨、玻璃产能1000万重量箱。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推进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服务贸易,建立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拓展服务贸易领域,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机遇,加强沿线国家劳务输出。
建立健全服务监管机制。加快建立扶持企业“走出去”产业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完善信息服务、融资支持、风险防范、项目对接等公共平台,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健全境外投资事前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落实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规范对外承包项目竞争秩序,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的规范管理。
以精准对接京津为重点,继续巩固和拓展与珠三角、长三角的合作。重点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到资源富集国家和地区投资开发矿产等资源。加强与沿海、沿边发达地区、友好城市及大企业、大集团的交流合作,积极承接产业系统转移,形成全面开放合作新格局。
实施开拓市场境外百展行动计划、外贸基地出口倍增行动计划、商业模式创新行动计划、外贸竞争新优势提升行动计划、外贸主体千人培训行动计划、贸易环境优化行动计划。
按照保住基本民生、兜住底线的要求,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突出抓好保就业稳定、保义务教育、保基本医疗、保基本养老、保民生底线、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五保一创”,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和基本公共服务,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以精准脱贫为目标,以精准扶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扶贫为主攻方向,聚焦“六个精准”,坚决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部署落到实处,实现“一个突出”、“两个步骤”、“三个确保”、“四个提升”的战略目标。
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要实施好脱贫攻坚八项行动。实施产业和就业脱贫行动。把发展脱贫富民产业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途径,对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做到种养加产业项目和就业创业服务全覆盖,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目标。着力提高贫困人口创业就业能力,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实施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脱贫行动。依据省“两步走”计划,用2年时间对我市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同时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危房改造,实现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危房应改尽改,到2020年全部完成现有危房改造。实施生态保护脱贫行动。依托贫困地区森林生态资源,在临城、内丘、沙河、邢台县大力发展以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为主要内容的森林康养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农间作、林药间作、林菌套种、林下养殖等多种模式,带动林果业和旅游、服务业发展,让贫困人口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景观效益中获取多重收益。实施教育脱贫行动。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在省内公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免教科书费,享受国家助学金等政策;加大对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基层倾斜,全面落实国家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每人每年3000元生活补助政策,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实施社保政策兜底脱贫行动。农村低保标准从2016年1月起提高到扶贫标准,由原来的215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808元,实现“两线合一”,并根据物价上涨水平每年进行调整;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通过社会兜底保障实现脱贫。实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行动。积极推进健康扶贫,使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对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大病保险等制度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起付线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0%,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和最高保障限额,从2016年起,最高保障限额提高到3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对因患慢性病需长期服药或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付费用较高的医疗救助对象,给予门诊救助;贫困家庭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中,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的个人负担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实施基础设施脱贫行动。坚持把基础设施作为扶贫开发的先决条件,大力推进水、电、路、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制约;加强贫困地区道路交通、农村饮水安全、农村电网建设;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提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水平的综合性抓手,加强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整治;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要求,从2016年起,在3年内补助每个贫困村50万元,支持贫困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美化和改房、改厕、改厨等方面的建设。实施“互联网+”扶贫行动。大力实施宽带乡村工程,推进光纤、宽带向贫困地区延伸,确保到2017年80%的贫困地区行政村通光纤,实现4G基站网络全覆盖;全面推进电商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贫困地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到2016年贫困县全部建成实体特色馆,基本实现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
发挥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确保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从2016年起,市县两级财政安排扶贫开发资金不得低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并且保持逐年增加。其中,2016年财政专项资金要在2015年的基础上有大幅提高。各县(市、区)要整合涉农资金,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要求,最大限度向扶贫产业、扶贫项目集中投放。加大扶贫开发用地支持力度,除年度正常安排的土地指标外,市每年从新增用地指标中拿出1000亩专项用于支持贫困县重点扶贫项目建设,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各县(市、区)要积极争取耕地开垦项目,置换的补充耕地指标可进行有偿转让,贫困县要安排不低于收益的20%用于扶贫开发,非贫困县安排不低于收益的15%用于扶贫开发。金融机构要向贫困乡村延伸服务网络,创新金融产品,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农村信用社对贫困户的信贷投放比例不低于60%。发挥好中国扶贫基金会在我市10个贫困县设立的农户自立服务社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贫困户建设生产项目提供小额贷款支持,实现农村金融服务“零公里”,带动贫困家庭产业发展、增加收入。
落实“省负总责、市抓协调、县抓落实”的脱贫工作机制,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贫困县党委、政府承担脱贫攻坚的主体责任,实行“双组长”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副书记或常务副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加强与定点帮扶我市的中直、省直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务实对接,健全联络协调机制。健全驻村工作队机制,落实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实现“一帮一”全覆盖。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就业支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城市工商资本、科技创新人才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扶贫,广泛动员公民和扶贫志愿者参与扶贫。动员驻邢部队、武警部队参与扶贫。发挥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建立社会扶贫网络信息平台,动员社会公众以结对帮扶、定向捐助等形式参与精准扶贫。强化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对县委、县政府的考核将大幅度提高减贫成效的考核权重。6个国定贫困县的减贫成效考核权重占70%,4个省定贫困县的减贫成效考核权重占50%。强化大数据支撑机制,依托国家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建设精准扶贫大数据库,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以信息精准、数据精准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农村贫困监测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为领导决策、完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市县两级要配强扶贫机构的领导班子,配足编制,完善职能,充实力量,落实责任,确保扶贫工作有专人管、专人抓。大力抓好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选好配强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完善公平公正、共享发展的民生服务机制,加强民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邢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继续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指导和调控,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拓宽居民投资途径,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健全工资水平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有效控制并逐步缩小工资收入差距,继续促进形成合理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标准。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大以创业带就业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比例,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多渠道开发创业就业岗位,积极发展互联网创业就业模式,推进电子商务领域创业就业。
加强创业教育培训。健全高校创业就业教育体系,建设创业支撑平台。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等免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提升公共职业培训能力。
统筹重点群体就业。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统筹做好城乡就业工作。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就业创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类群体就业工作。全面推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和进城务工,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加强就业援助,健全面向所有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形成及时有效帮助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促进妇女就业,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强化创业就业培训,做好结构调整、过剩产能化解中失业职工转岗再就业工作。5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1万人。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提高统筹层次,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和保障能力。
健全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提高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
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进个人账户管理办法,推进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积极推进健康商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配合推进京津冀区域就医医保直接结算。构建工伤预防、补偿和康复“三位一体”保险体系。
健全保障性住房和供应体系。创新住房保障方式,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转向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并重,探索建立保障对象和政府共有产权制度。主要通过购买、长期租赁社会房源和在商品房项目中配建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有效缓解城镇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大力推动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推进住房保障政策向乡镇延伸,将城中村、城郊村、异地扶贫搬迁至城镇的村庄改造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
健全公平高效的社会救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低保、救助、优抚、病残等政策,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农村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农村低保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到2020年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能力达到70%。完善城乡医疗救助,构建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应急体系,促进医疗救助制度和慈善援助有效衔接,医疗救助重点对象年人均筹资增长率达到18%。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和慈善超市数量达到150个。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落实医疗、康复、就学、住房等专项救助措施。扶持发展福利企业,培育服务残疾人的社会组织,全面推进城市“无障碍”化建设。深化殡葬改革,落实惠民殡葬政策。
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利用老年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形成覆盖城乡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网络体系,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将医疗服务与老年人家庭连接起来,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健身活动,增强老年人保健意识和能力,提高老年人健康素质。重点关注计生家庭养老事业,积极推行以志愿者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计生居家养老”模式,探索免费、优惠为计生家庭老人缴纳社会保险新模式,力争在“十三五”末基本实现对65岁以上独生子女、双女户家庭和失独家庭老人养老服务全覆盖。
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发展。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兴办幼儿园。继续完善邢台市主城区小区配套建设幼儿园政策。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依法落实幼师地位和待遇。到2020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农村学区建设,全面构建县域教育三级管理体制。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建设,缩小校际之间办学水平差距。大力推行联合校、兼并校、建分校、新建校四种模式,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市区、县城中小学数量,加快新建居民小区及旧城改造配套中小学校建设步伐。探索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管理模式,实行市区、县城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制度。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残疾少儿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到2020年,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8%,小学巩固率达到99.5%以上,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农村初中巩固率达到98%以上,城市初中巩固率达到99.5%以上,全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化、多样化发展。推进农村高中教育向县城集中,统筹规划高中学校发展规模,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化、多样化发展。扩大优质普通高中,实施普通高中和特色高中或综合高中共同发展,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求。到2020年,全市实现基本普及高中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6.6%以上,全市省级示范性高中达到28所。
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强化现代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特色,加宽和延长教育发展链条,组建专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努力形成职业教育的“邢台特色”。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科学规划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衔接机制。坚持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深化职教集团建设,对现有10个职教集团进行资源重组整合。以南宫职教中心等5所国家级中职示范校为重点,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在服务“三农”、产业升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到2020年,全市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8所。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加强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形成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的“教授+政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通过校际间联合实现项目合作和资源共享,使我市高校办学能力得到加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增强。推动中高职院校提升层次,提高邢台职业技术学院与河北科技大学联合办学水平;邢台医专力争2018年晋升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推动邢台学院转型发展,到2020年前建设成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大力扶持民办高校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成1所民办高校。
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大力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继续实施并逐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通过推动教学方式变革,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深度融合。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和终身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加强教师学历提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安、专、迷”和“净、雅、静”教育。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科学制定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逐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或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体制。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医疗服务模式,鼓励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推进健康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医疗信息化平台,发展智慧医疗、远程会诊、预约诊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发展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加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监管,维护医疗市场秩序,提高医疗质量。到2020年,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5人,注册护士数达到3人。
完善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理顺医药价格机制,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快推动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增强改革联动性,降低医药费用。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大病、慢性病大额医疗救助制度。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加强宣传力度,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帮扶计划生育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努力提升出生人口素质。到2020年,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内。强化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目标管理责任制专项考核,强化部门协作,互通共享信息,进一步规范、完善和落实相关管理服务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原则,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加大留守流动流浪儿童救助和保护力度。
加强大型体育场馆、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到2020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加强竞技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大力发展体育产业,提高体育综合实力。
教育。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幼儿园建设工程,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市区中小学建设与城区建设同步推进工程,5A学校创建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和装备现代化工程,邢台医专升本工程,名师、名校、名校长带动工程,邢台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
卫生。河北省眼科医院迁建项目二期工程,市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市第一医院东院区建设项目,市第三医院改扩建项目二期工程,市第五医院病房楼建设项目,市妇幼保健院扩建项目。
计生。人口健康信息化工程。
体育。群众体育普及工程,竞技体育提升工程,体育产业培育工程,奥林匹克中心建设项目。
持续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药品长效监管机制,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完善检验检测和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提升“智能食药安全”信息化和检验检测能力,抓好食品安全城市和食品药品安全县创建。完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强化农产品安全源头治理和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检验检测等综合能力提升项目。重点建设市级食品实验室,使其达到省内乃至全国领先水平;全面推进县级检验资源整合,基本形成科学、高效的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测、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交流等综合能力。
基层监管能力提升项目。推进实施网格化建设,按照《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等有关政策要求,为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乡镇(街道)派出机构配备执法基本装备、执法取证装备、快检装备、检验检测设备和应急装备,“十三五”期间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及乡镇(街道)派出机构主要执法装备和业务用房达到国家和省定标准,满足执法需要。
工程项目包41 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重点项目(续)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项目。建立健全覆盖市、县、乡食品药品监管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指挥系统、信息直报网络和舆情监测网络,加强应急机制建设,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加强舆情监测预警、应急协调联动和应急队伍及装备建设,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强平安邢台建设,建立具有时代特色的公共安全网。
(一)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持续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和完善以信息化、高科技为支撑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视频监控技术深度应用,深化以“天网覆盖”工程为主的技防建设和资源整合,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城乡一体的现代治安防控和社会管理体系,有效应对新常态下、新业态中各类社会风险。深化“护城河”工程,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强化反恐防暴工作,提高预警、防范、打击能力。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筑牢社会平安根基。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从源头防范减少不稳定隐患发生。推进智慧网格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工作,建立网格化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在隐患排查、信息采集、人口控制、民生服务、社会治理、综治维稳、城市管理、环境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严密防范、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打黑除恶力度,有效保障群众安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和管理能力建设,建设安全、和谐、绿色互联网。
(二)实施公共安全工程
大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制,紧紧抓住风险防控、监测预警、应急响应等环节,全面加强应急平台、应急队伍、物资保障、应急产业等基础能力建设,有效提升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灾后12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救助,到2020年年均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生产总值小于1.1%。
严格安全生产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政府监管职能,严格安全生产目标控制、考核、督办和责任追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逐步推进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体系和生产安全标准化建设。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深化油气管网、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高危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加大煤矿关停力度,保持“打非治违”高压态势,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交通安全管理。到2020年,安全生产状况实现根本性好转,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8%、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1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30%。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优化消防站点布局,加强消防站、消防水源等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强化消防装备,提高城乡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加强全民消防安全教育,提升全社会火灾防范意识,最大限度减少火灾危害。加快综合观测、预报、预警等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推进大数据、新媒体的应用,完善城市运行、农业安全、交通旅游、能源开发等领域公共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基础网格化管理,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完善防治地质灾害、防震减灾系统建设,全面提升灾害防治能力。
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监察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程、企业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工程。
防灾减灾。“智慧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工程、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工程、云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工程、大气综合治理气象保障工程、“一流台站”建设工程。
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治邢台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更好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
切实做好全市立法工作,明确我市立法的任务和需求,坚持慎立多修、质量优先、立改废释并举。完善立法体制,建立健全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机制,发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政府的基础作用。着力加强立法力量,建立健全法律专家咨询制度,拓展社会各界参与渠道,突出地方特色,提高地方性法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我市立法工作平稳起步、健康发展。
(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各级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全面推行执法公开,改革执法办案机制,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增强依法履职能力。
(三)促进司法公正
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各项重大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建立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严格规范司法办案制度,严格规范刑罚裁量权,全面贯彻证据裁判规则,最大限度避免“同案不同判”现象,切实解决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司法不严格、不规范问题,持续推动司法人员养成规范司法的行为习惯和行动自觉。深化司法公开,完善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着力提升司法公信力。深入推进执行体制改革,实行审执分离。
(四)营造崇尚法治良好环境
营造崇尚法治良好环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重点推进基层和行业依法治理,促进社会组织依法规范发展,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强互联网监督管理。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提供有力保障。
(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方针,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高宗教工作法制化水平,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健全社会治理体制
遵循社会治理规律,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相协调,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改革行政复议机制,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完善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矛盾纠纷综合调处化解平台。完善信访工作制度,推行网上受理,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二)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改革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鼓励社会组织承担扶贫济困、社区建设、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养老、就业等领域的公共服务事项。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实行社会组织分类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组织失信惩戒机制,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自律,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加大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促进社会组织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到2020年,每万人社会组织数达到5个以上。
(三)加快城乡社区建设
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拓展社区服务领域,逐步完善社区的便民利民、救助保障、医疗保健、社区安全、民众教育、普法维权、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环境保护和评议监督等十大服务功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完善城市社区组织,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社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新平台。加强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综合覆盖率达到95%以上。
保障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依法有序进行,保障农民群众的选举权,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加强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覆盖率达到50%。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建立覆盖所有市场主体的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公示平台。健全和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联合奖惩机制,推动实施信用分类监管,培育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促进信用产品广泛应用,加强法制建设,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保障。
(五)促进军民融合
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积极开展国防动员工作,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加强国民经济动员、人民武装、人民防空和交通战备等动员能力建设,抓好武装警察、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依法保护国防设施,提高保障和综合防护能力,支持军工企业发展,促进军品民用。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做好优抚安置工作,促进军民融合,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全市智慧网格(综合云平台)建设工程,全市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信息系统建设工程,保险业参与平安建设工程,政法信息平台项目、涉密网络建设工程。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改革创新,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形成规划实施的强大合力。
加快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的制度建设,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操作性,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强化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与相关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共同形成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完善衔接协调机制,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要符合本级和上级总体规划,下级规划要服从上级规划,确保在总体要求上方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明确规划实施责任,各级政府要正确履行职责,营造良好的规划实施环境,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把规划与有关建设计划、各类行动计划以及年度计划紧密结合起来,保障规划明确的目标、任务顺利实施。
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统筹,注重政策目标与政策工具、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重点投向民生和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更多投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严格落实国家产业指导目录,严格执行行业技术标准、投资强度、综合能耗、耗水、用地、污染物排放等产业准入门槛政策。引导城乡用地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建设用地优先保障重大项目需求。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制度,科学配置水资源。
实行规划目标责任制,及时分解落实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明确部门分工,落实部门责任,并将其列入综合考评和政绩考核目标。市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并及时将进展情况向市政府报告。本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市政府分解落实到市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定期检查,强化落实。建立重大项目责任制,对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进度、明确要求、明确责任,相关部门和县(市、区)各负其责,确保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的实施。完善动态实施机制,通过年度计划分解落实规划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深入分析经济运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提出对策和措施。市政府将适时组织规划实施中期评估,评估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确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时,由市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按程序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执行。
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各级政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把握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围绕“八破八立”,牢固树立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新理念,把新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各级各部门的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推进路径创新、政策创新、措施创新、服务创新,对标先进,创先争优。
必须突出问题导向,着力破解我市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难点问题,下大力做好转方式、守底线、补短线、防风险工作,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走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新路,着力解决发展不全面、不平衡的问题,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必须突出重点,强力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精准发力,努力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工作和扶贫开发实现新突破,打好邢台经济发展翻身仗。
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大力度改善全市的营商环境,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坚持把培育市场主体作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把引进高端人才作为促进发展的重要抓手,把司法支持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根本保障,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以政策落实为着力点,统筹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努力营造公平高效、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
必须始终牢记“两个务必”,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敢于担当、攻坚克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推动工作落实。必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标本兼治,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十三五”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实施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将使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全市人民要在中共邢台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经济强市、美丽邢台,为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